两个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组分的数量遗传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l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由PucciniastriiformisWestendf.sp.tritici所致)是我国小麦的第一大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经济、有效、环境安全的首要措施。由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抗性常常因新毒性小种的出现而丧失,某些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品种其抗性较为持久,因此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为有效地利用数量抗性资源,需要明确它们的遗传特点。为此,本试验通过田间观察和显微镜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研究数量抗病性组分及其遗传规律和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应用通径分析、联合尺度检验等数量遗传学方法对Libellula(LB)、咸农4号(XN)、感病品种铭贤169(MX)及其杂交后代的几个田间抗病性组分和组织病理学的抗病性组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1)与感病对照品种MX相比,LB和XN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数量抗病性,LB和XN的严重度分别约是MX的1/6和1/10。 (2)XN、LB在孢子萌发上没有差别,当芽管开始形成气孔下泡囊的时候,LB上芽管进入气孔形成气孔下泡囊的频率低于XN,但LB上气孔下泡囊发展成为病斑的频率比XN高。LB和XN都含有控制抗侵入和控制抗扩展的微效基因,并且两者之间所含基因不同。LB的抗性表达比XN早。 (3)菌落长度和宽度以及菌落面积和侵入频率(气孔下泡囊数/cm2)的相关系数很小,而且病斑大小和病斑密度的相关系数也很小,因此度量锈菌扩展的抗性组分与度量锈菌侵入能力的抗性组分的相关性较差。 (4)菌落长度和宽度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0.57和0.79;显性度很低,分别为0.11和0.02;两者对菌落面积建成的直接效应分别为0.40和0.55,间接效应分别为0.45和0.32,远大于其他组分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尺度检验中也只有控制菌落长度和宽度的抗病基因只符合加性(m[d])模型。 (5)LB中控制严重度(DS)、反应型(IT)、病害流行曲线下面积(AUDPC)的是2~3个的隐性基因,它们的遗传力均大于60%。尺度检验中IT、DS和AUDPC只符合加性遗传模型m[d]。
其他文献
由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蔬菜、水果种植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病害,可侵染200多种经济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尽管国内外在灰霉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
烟草花叶病毒病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植物病毒的绝对寄生性,使其难于防治,目前国内外缺少高效的抗病毒药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植物源抗病毒
本论文测定了家蚕不同品种对转Bt基因水稻——华池2000B1花粉的敏感性,并就转Bt基因水稻花粉对家蚕夏秋杂交种——丰一×五四及其原种亲本等的生物学影响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结
本文依据辽宁省实际情况及有害生物发生传入的特点,初步筛选了菜豆象和蔗扁蛾两种对辽宁省农业生产构成潜在威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应用生态气候模型CLIMEX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Ar
本文研究了RT-PCR检测TMV、CMV和PVY的技术方法:用保存在本研究室的TMV、CMV和PVY标准毒原,根据已经发表的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马铃薯Y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人工合
菌核病是向日葵上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在世界各国的向日葵种植区均有发生并且给向日葵的产量和质量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研究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地区采集的向日葵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