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纳米结构的合成及物性分析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材料学是近二十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潜心研究的学科。纳米材料的尺寸在100 nm之内,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在光、电、力、磁、声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和潜在价值。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在光电、催化、气敏、磁性、污染物处理以及锂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形貌、尺寸、维度等的调控对纳米材料最终进入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多种制备方法合成了尺寸、形貌、维度不同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并研究了其相关物性和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氧化钛基纳米结构的合成与物性分析(1)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H2Ti307纳米管和Na2Ti307纳米线,通过XRD、SEM、TEM对产物的形貌、晶相、结构组成等进行了表征;使用光吸收、光催化、荧光实验和热重分析得出纳米管有更好的光吸收和光催化性能,纳米线具有更强的荧光发射和更好的热稳定性。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表明钛酸纳米管和钛酸钠纳米线在0-1.0v的电压范围内对H202没有电催化作用,对半胱氨酸都有电催化作用。此外利用在原水热反应体系中引入过渡金属离子(Zn2+、Co2+),对纳米管进行了锌源和钴源的掺杂,通过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测试发现掺杂样品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光吸收范围,由紫外区向可见光区或红外区偏移。(2)通过一种低温常压的合成方法—复合氢氧化物媒介法(composite-hydroxide-mediated, CHM)合成出多层Ti02(B)纳米片,并进行了后处理:在450℃煅烧2h后多层Ti02(B)纳米片转变成方形Ti02(B)纳米粒子;在130℃水热反应3d后多层Ti02(B)纳米片变成了多层锐钛矿Ti02纳米片。通过XRD、SEM、TEM等表征对产物的形貌、尺寸、结构组成、晶相等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多层Ti02(B)纳米片在400℃之后发生形貌改变、450℃烧结后得到的方形Ti02(B)纳米粒子稳定性变得更好、锐钛矿Ti02纳米片在约650℃时会转变晶型;多层Ti02(B)纳米片用于吸附Cr(VI)达到一定的效果;锐钛矿Ti02纳米片在光吸收和光催化方面性能较优越。2.氧化铈纳米结构的合成与物性分析采用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球状纳米Ce02,高分辨的透射电镜显示出球状纳米CeO2是由大量3-5 nm的小球团聚而成的,并且由于小球之间的空隙使得Ce02纳米球具有了多孔性。光学实验证明,带隙值为2.70 ev的多孔Ce02纳米球有着优于块体CeO2(Eg=3.19 ev)的光学吸收性能,并具有蓝光发射和红光发射的光致发光性能;光催化50mg/L的甲基橙降解率为44.55%;多孔Ce02纳米球在处理模拟废水中的Cr(Ⅵ)和罗丹明(RhB)时表现出优越的吸附性能,吸附效率分别达到了94%和85%以上;电催化实验显示,多孔Ce02纳米球在0-1.0 v电压范围内能电催化半胱氨酸。3.氧化铜纳米结构的合成与物性分析通过以无水的复合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为溶剂,三水硝酸铜为原料用复合氢氧化物媒介法在200℃反应24h合成了花状CuO纳米结构,由叶层叠组装而成,形似花状;叶形呈两头尖中间宽,单片叶的厚度小于50 nm,叶宽约200-500 nm,叶长约2μm在叶片上有许多凸起的微粒,使叶面呈现毛糙感。光学实验证明,花状CuO纳米结构的光吸收范围在红外光区;在吸附模拟污水中的RhB时显示为慢速的化学吸附过程,吸附效率约为53%。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而引起科研工作者们的极大的研究热情,例如可再生、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等。天然高分子基水凝胶应用十分广泛,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境和化工等领域。本论文中,我们选取应用最广泛的纤维素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原料,通过离子法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水凝胶,并对其药物缓释性能和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使用AgNO_3
学位
对环三藜芦烃的研究始于1915年,Robinson报道了酸催化聚合藜芦醇的反应;然而直到1963后,Lindsey才确立了目前广为接受的三聚体的结构,提出了碗形结构,并将其命名为环三藜芦烃;
随着国家级虚拟实验中心建设政策的支持,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高情景三维交互式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的构建与研发中,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生化分析
Good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essential for the day to day management of an enterprise. Targeted at production opera-tion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
质子交换膜(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关键组件,它能隔开电池中燃料和氧化剂两极的气体,且又允许质子在膜内自由通过,起着质子传递的作用,对燃料电池的寿命和性能影响很
人类自进入现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以来,对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增强但对后续产生的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处理工艺却仍显落后,随之而产生的,便是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以
自从1991年Iijima发现碳纳米管以后,由于它的独特的光学、电学、机械等多种优良的性能,以及高的比表面积和毒性小、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碳纳米管的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