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安吉鲁的《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和《以我的名义聚集》中时距的对比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玛雅·安吉鲁的两本自传:《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和《以我的名义聚集》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采用叙事学方法,着重分析了同一作者如何在两本自传中使用不同的时距来表达其意识形态。全文共分为以下八章:   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非裔美国文学的发展及本文所研究的作家作品。第二章综述了国内外对两部自传的研究,并指出本文写作的意义。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主题意义:如种族主义,女权主义和身份构建等,而将两部作品的叙事策略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的研究尚不多见。   第三章概述了时距的相关理论,包括定义,理论发展和现有研究,并指出安吉鲁巧妙地运用了时距的四种形式来表达其不同的意识形态:《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的种族主义以及《以我的名义聚集》中的母性。   第四章至第七章详细探讨了场景、概括、停顿和省略在两本自传中的应用。每章开篇都概述了具体的叙述形式,并用图表将两本书中的叙事分别归入时距的四种形式。通过分析文本中具体片段,,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时距中的每一种形式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并对叙述产生不同的作用。具体说来,场景能使读者亲身经历事件,由此产生悬念和戏剧性效果;概括能够简化事件并加快叙述过程,使读者获得对人物和事件的总体印象;停顿用于评论或描写,从而提供叙述之外的更多信息;省略则是叙述中不可或缺的技巧,而有时作者也有意运用停顿表达其思想。总而言之,第一本书大量使用了四种形式而第二本书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场景。这种差异源于叙述者经历了自身成长和环境变化后不同的意识和身份。   第八章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观点并指出文本中存在的不足。通过研究作者如何通过叙事方法表达意识形态,本文从一定程度上对安吉鲁两本自传的研究和非裔美国自传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对专业的商务口译员需求加强。而与西方五十多年的口译研究史相比,我们对口译理论的研究还有些薄弱。二十世纪八
戴维·洛奇(1935—)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英国学者。迄今为止,他已出版16本小说和16本批评专著。此前,洛奇以他的校园小说和对现代和后现代理论的批评著作著称。然而,
《飞逸》是美国土著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1966—)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的短篇故事组成,讲述了自暴自弃的爱尔兰-印第安混血少年追寻自我、融入混杂多元社会
本文以中国英语学习者笔语语料库的学生作文为语料。选取其中不自然的隐喻使用,对其进行分类,从认知的角度对不自然使用的原因进行分析,揭示二语习得中隐喻习得与母语中隐喻习得
近年来,随着英语语言教学的重点从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研究者和教师更多的将其重点放在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上。在影响学习的各种学习者个体差异因素中,本研究选取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