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也称生姜,是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姜分为小种姜、大种姜、山姜(野姜)等品种,习惯把小种姜叫“小黄姜”。六盘水市折溪乡小黄姜因姜油和姜辣素含量较普通生姜高,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然而姜败育,不能形成种子,因此必须使用无性繁殖,但长期进行无性繁殖会导致的品种退化及品质差等问题。研究并建立六盘水小黄姜脱毒脱菌苗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可以大面积提高六盘水小黄姜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以折溪小黄姜为材料,对其脱毒脱菌苗组培再生体系及遗传变异情况进行探索,以期为小黄姜脱毒脱菌组培苗的大规模生产推广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小黄姜姜芽脱菌条件的优化本研究表明在剥去4层姜芽外层组织后,用75%酒精处理30s,结合0.1%升汞处理不同时间(0、3、6、9mins),得出75%酒精处理30s,0.1%升汞处理3min为最佳消毒组合;剥去不同的姜芽外层层数(0~9层)后用75%酒精处理30s,0.1%升汞处理3min得出剥去4~6层后,外植体的消毒率最高,死亡率最低。(2)小黄姜姜芽培养基优化本研究采用L9(3~2)正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素萘乙酸(1-naphthylacetic acid,NAA)和细胞分裂素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组合对六盘水小黄姜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接种3个月后,正交组平均长出丛生芽1.7个,根3.1条。通过分析发现,当培养基中激素含量为1.0 mg/L NAA和4.0 mg/L 6-BA时,小黄姜丛生芽和根的分化生长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平均长出丛生芽4.1个,根12条。由此得出,该激素浓度条件可以很好的促进六盘水折溪小黄姜组培苗丛生芽和根的分化及生长。(3)小黄姜脱毒组培苗病毒检测采用酶联检测方法对脱毒组培苗的TMV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未脱毒小黄姜苗TMV含量平均为3.3174μg/L,而脱毒组培苗的TMV含量平均值为0.2995μg/L。经脱毒处理的组培苗TMV值均低于未处理组,表明结合茎尖脱毒与热处理脱毒可以有效降低小黄姜体内的TMV。(4)小黄姜脱毒组培苗遗传变异检测以哥伦比亚大学最新发布的第九套ISSR引物,对8个不同地方的小黄姜地区DNA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5条引物,825,834,846,881,895。取八次继代脱毒苗各3株,提取DNA,利用筛选出来的引物分别去扩增,结果表明继代8次的组培苗没有发生遗传物质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