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药品、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层出不穷的新型药物制剂和食品添加剂为我国药品、食品检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利用新型的检测方法,高效、快速地对药品进行质量控制以及对违法添加剂进行检测和监控已成为当务之急。毛细管电泳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分析技术之一,以其高效、快速、经济的特点已在食品、环境、生物、制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基于毛细管电泳高效、快速、简单和低成本的特点,对药品、食品质量控制进行了应用研究。全文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分别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的分类、特点和近年来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以胶束毛细管电色谱法建立了新型抗高血压复方药物——尼群洛尔片的快速检测方法。实验使用 Box-Behnken设计辅助的响应面优化法对分析缓冲液的浓度、pH值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进行了系统优化。在优化后得到的最优缓冲液配比为:30mmol·L-1 NaH2PO4-7.5mmol·L-1 Na2B4O7(pH8.9)、15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最优分析条件下,采用50μm内径30cm毛细管柱、分离电压25kV、毛细管温度25℃,可使样品在3分钟内完成分离。经方法学验证,在尼群地平5-17.5μg·mL-1、阿替洛尔10-35μg·mL-1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γ2>0.999);精密度<3%;尼群地平和阿替洛尔在添加浓度为5、10、17.5μg·mL-1和10、20、35μg·mL-1时,回收率分别为98.98%-100.15%和99.46%-101.18%;最低检测限为:阿替洛尔:1μg·mL-1、尼群地平:0.5μg·mL-1;最低定量限为2.5μg·mL-1、尼群地平:1.5μg·mL-1。最后依据美国药典,方法被应用于5批片剂的含量均匀度测定。实验证明,MEKC法适用于尼群洛尔片的质量控制,且与其他文献相比分析速度更快。同时,使用Box-Behnken设计可避免极端条件的应用,适用于毛细管电泳分析条件的优化。 第二章采用场放大结合酶解-液液萃取建立了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氯丙那林、塞曼特罗、塞布特罗、克伦特罗、马布特罗、苯乙醇胺A、福莫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莱克多巴胺和班布特罗等11种β-受体激动剂的快速筛选方法。在单变量初步优化的基础上,以 Box-Behnken设计辅助的响应面优化法对分析缓冲液的浓度、pH值和分离电压进行了系统优化。在优化后得到的最优缓冲液配比为:40mmol·L-1 NaH2PO4-10mmol·L-1 Na2B4O7(pH6.9)。在最优分析条件下,采用75μm内径80cm毛细管柱、分离20kV、毛细管温度25℃,可使样品在11分钟内完成基线分离。采用50%乙腈、0.5psi7s水柱,可有效提高灵敏度10倍。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氯丙那林、塞曼特罗、塞布特罗、克伦特罗、马布特罗、莱克多巴胺、班布特罗:0.5μg·kg-1;苯乙醇胺A、福莫特罗、沙丁胺醇:1μg·kg-1;特布他林:2μg·kg-1。最低定量限为:氯丙那林、塞曼特罗、塞布特罗、克伦特罗、马布特罗、莱克多巴胺、班布特罗:1.5μg·kg-1;苯乙醇胺A、福莫特罗、沙丁胺醇:2μg·kg-1;特布他林:5μg·kg-1。经耐用性实验考察,缓冲液浓度配比在±10%浮动下,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专属性实验表明样品基质对目标物出峰没有干扰。本实验结合在线富集技术与合适的前处理技术,可建立快速、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为实测样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测定奠定实验基础。 第三章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实测样品(猪肉、猪肝和猪肾)中的氯丙那林、塞曼特罗、塞布特罗、克伦特罗、马布特罗、苯乙醇胺 A、福莫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莱克多巴胺和班布特罗等11种β-受体激动剂进行了定量测定。经方法学验证,在10种β-受体激动剂(除特布他林)2-200μg·kg-1、特布他林5-500μg·kg-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γ2>0.995);精密度<12%;在10种β-受体激动剂(除特布他林)在添加浓度为20μg·kg-1、特布他林添加浓度为50μg·kg-1时,回收率为85-106%。专属性实验表明样品基质对目标物出峰没有干扰。对三个品牌、八个批次的猪肉、猪肝和猪肾的实测没有发现β-受体激动剂,表明目前市场对“瘦肉精”及衍生物监控效果良好;毛细管电泳法具备准确定量食品、药品和生物基质中的药物残留量的能力,可作为食品、药品检测的方法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