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尝试利用食品级多糖果胶钙交联微囊包埋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G(LGG),微囊尺寸可根据需要由微米级到毫米级之间调整。测试了微囊的载体性能,进而考察了在体外模拟释放过程中微囊的性能,并用包埋LGG的微囊进行动物实验,探究了微囊对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首先,在不同干燥方法下,包括冷冻干燥和空气干燥,对微囊的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微囊中加入葡萄糖可以显著提高微囊的包埋率,干燥最佳条件为:冷冻干燥时间4小时,空气干燥时间3小时,微囊含糖量为10%。此时,微囊基本完全干燥,且干燥后微囊内含菌量达到最大值,包埋率分别为95.17%和84.25%。经过储存再培养,微囊内的含菌量显著增加,表明LGG在微囊内保有活性,如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下还可以再繁殖并分泌蛋白质p40和p75,以上结果证明果胶钙微囊适合作为载体用来包埋益生菌LGG。 其次,在微囊的最佳干燥条件下干燥微囊,然后依次通过模拟人类消化道环境的溶剂,对微囊的各种性能进行了考察,同时在pH值不同的胃部模拟溶剂中考察了微囊组分对LGG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钙微囊不会在胃肠上部降解,但在有果胶酶的结肠模拟溶剂中可以快速降解并释放LGG。无论是空气干燥还是冷冻干燥的微囊,都可以安然无恙的使LGG通过胃部和小肠模拟溶剂到达大肠。当胃部模拟溶剂pH=2时,加入葡萄糖和果胶对提高LGG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效果;当pH=1.5时,加入葡萄糖对提高LGG的存活率具有显著效果,但加入果胶无明显效果。 最后,通过进行动物实验,探究微囊内LGG是否对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结果显示,喂食包埋LGG微囊的小鼠结肠上皮损伤和发炎与饮用DIwater和未包埋的LGG的小鼠相比得到明显缓解,且结肠HI分数明显低于前两组。以上两点都可以说明包埋LGG的微囊可以顺利通过胃肠道到达结肠,并且微囊内的菌体保有活性,仍能释放蛋白质p40,从而对小鼠由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