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是居民以观光、度假、商务、学习或疗养等为目的而前往异地,并寻求与居住地环境有所差异的体验过程。诚然,对于相同的旅游对象物,不同的旅游者获得的感受会有所不同,一部分原因在于旅游者自身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以及其在旅游准备阶段对旅游目的地的了解程度;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对旅游对象物的“解读”程度。故此,提供适宜、灵活的解说工具,就成为了我们的研究关注,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本论文选择了旅游解说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近年来,对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解说是沟通旅游者与对象物的通路。一方面,解说能够增加人们对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的理解和欣赏,在游览中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提升体验价值;另一方面,解说能够提升旅游地的品质,做大品牌价值。着眼于客体性来看,解说也有助于游客管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也更好地保护了环境。由于旅游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旅游解说系统作为景区与旅游者之间的媒介,被认为是将游客的旅游经历提升至体验层次的必备手段,尤其是当信息的发射主体与信息接受主体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均衡、不匹配的情况时,旅游解说系统的作用更为突出。本论文进而将研究的实物对象锁定于景区,通过对景区解说系统中解说方式适用性的讨论,本文认为,解说系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游客的行为,提高游客作用于旅游对象物的效果与满意度,有效地评估景区的管理质量。做好解说系统建设,在提高游客体验质量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不必要的人、财、物的浪费投入,使其在保护资源、教育与服务大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好解说系统建设的意义还表现在,有助于更好地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塑造景区整体形象。另外,还可以引导旅游者和社会公众对景区的各项管理工作和管理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文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论文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状况、研究对象和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并说明了资料的来源,阐述了本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基础部分。本章在对前期文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首先对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因为解说系统、解说方式以及解说物等几个概念非常容易混淆,在学术领域也经常出现混用现象,为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比较性研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本文的研究重点——解说方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和具体分析,之后介绍了支持本研究的一些理论。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构建部分。在前人所构筑的景区解说系统内涵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着从系统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改进和完善,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框架结构图。在此基础上详细地剖析了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第四章介绍了解说方式的适用性,这是本文最主要的创新重点所在。该部分主要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40篇微观层面的案例论文成果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笔者实地考察大连市各景区解说系统所得出的记录,将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相结合,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最终得出了本文关于解说方式适用性研究的结论。在本论文的最后,根据已获得的研究结论,本人预测分析了景区解说方式发展的趋势,并提出了对景区管理者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设性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