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野生大肥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 :青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deda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Quél.)Sacc.]隶属于真菌门(Eu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无隔担子菌亚纲(Homobasidiomycetidae)、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科(Agaricaceae)、蘑菇属(Agaricus)。大肥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大型珍稀食用菌资源。本文选用大肥菇为研究对象,对其固体平板培养条件、液体发酵工艺、固体基质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大肥菇固体平板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大肥菇固体平板培养的最佳培养基,即:麦芽糖30.0g,硝酸钾8.0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5g,琼脂18.0g,水1000mL。日生长量达到9.4mm/d。2.大肥菇液体发酵营养条件及发酵工艺的研究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大肥菇生物量较佳的液体发酵培养工艺,即以营养条件为:麦芽糖30.0g,蛋白胨5.0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25g,维生素15.0mg,水1000mL;发酵工艺条件为:装液量140mL/250mL,温度25℃,摇床转速210r/min,接种量5%,玻璃珠数5颗,pH值6,培养6d,在此工艺时生物量较高,达到1.3g/100mL。通过试验,确定了大肥菇胞外多糖产量较佳的发酵培养工艺,即以营养条件为麦芽糖30.0g,蛋白胨5.0g,磷酸二氢钾0.5g,硫酸镁0.25g,维生素15.0mg;发酵工艺条件为:装液量140mL/250mL,温度25℃,摇床转速210r/min,接种量5%,玻璃珠数5颗,pH值6,培养6d,在此工艺时胞外多糖产量较高,达到0.80g/100mL。3.大肥菇二级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试验,确定大肥菇二级菌种最适的培养条件,即:棉籽壳培养基:小麦70%,棉籽壳30%,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5%,葡萄糖3.0%;木屑培养基:小麦90%,木屑10%,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5%,葡萄糖3.0%;麦草培养基:小麦80%,麦草20%,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5%,葡萄糖3.0%。4.大肥菇固体基质培养条件研究通过试验,确定大肥菇固体基质最适的培养条件,即:小麦为固体基质,营养液配方为:葡萄糖20.0g,牛肉膏5.0g,硫酸镁0.5g,磷酸二氢钾1.0g,维生素B110.0mg,水1000mL。
其他文献
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是我国特有的大型经济海藻,在我国的南方海域被大规模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随着坛紫菜栽培规模的不断扩大,种质
龙须草(Eulalioposis binata)为禾本科中的一种四倍体无融合生殖植物,形成无孢子生殖的非减数胚囊,胚和胚乳不经受精自主发生,产生与母本基因型一致的后代,在作物杂种优势利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