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绍兴县商会从1905年建立,到1949年被新政权接收,历经近半个世纪.其间也曾随着绍兴县的沦陷而导致会务的停顿,但抗战胜利后,便在国民政府的协助和监督下,进行了复员和重组。通过复员重整之后的绍兴县商会,力图在经济事务上发挥自身职责,充当好政府与商民之间沟通桥梁的中间人。面对内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各种税收和摊派,绍兴县商会出于自身的义务和责任,协助政府及税局进行征税活动;另外,面对政府及税局的不合理税政和不法税收行为,县商会又有站在商人立场上,为商人合法权益与政府及税局进行抗争的一面。协作与抗争贯穿于整个税捐事务中,协作是以县商会与政府及税局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即维持工商业发展的正常经济秩序,当政府及税局过度侵犯商人的合法利益时,县商会便会走上与其抗争的道路。作为绍兴商民的合法团体组织,绍兴县商会在绍兴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中都有所参与和努力,并留下了丰富的档案史料。但长期以来,史学界对内战时期的商会,特别是中小城市商会的关注度一直不高,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内战前的主要几个大型商会组织。在学习和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绍兴县商会档案为主要的参考资料,并充分运用其他有关绍兴县商会的县志、文史资料和报刊材料,以史料为依据,以1945至1949年间绍兴县商会在地方税捐事务中的表现和活动为观察视角,从活动过程中着重探讨县商会与政府及税局的关系及影响其关系变化的原因,同时,对活动过程中所体现的县商会与省商联会及他地商会组织、与县参议会以及与广大商民们的复杂关系予以适度关注,分析县商会在地方税捐事务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并对其地位形象及战后的历史命运作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