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触角几乎伸向一切领域,各行各业都离不开数学。然而在职业学校中却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望数兴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游离于学生的生活之外,让学生感到数学太难、太枯燥;数学无用,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笔者选取“数学教学生活化”作为论题,着重对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原则、策略与方式等进行了研究。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对生活世界的遗忘以及轻视人的存在与发展等问题,国内已有大量关于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但对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还很少,鉴于此,笔者在调查分析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将裴斯泰洛齐的“生活教育”原则、斯宾塞的“生活预备说”、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以及郭元祥的当代“新生活教育”学说等,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原则、策略与方式。笔者认为,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实践、活动基础之上,通过师生之间的合作、交往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坚持主体性、实效性、合作性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增强回归生活的意识;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又应当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超越性,积极为学生建构一种完满的可能生活。要结合生活世界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超越数学学科的束缚;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个体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改造和重组,注重学生“数学实践活动”;同时变革学生课堂角色,关注学生的全体参与与自主选择,提升学生社会主体意识。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让数学回归生活,即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最终实现数学课堂向生活空间的有效延伸,构建数学大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实验研究初步得出结论: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索、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针对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用“生活味”代替“数学味”;不要生般硬套流于形式;要处理好现实问题地呈现和学生认知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