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我国足球裁判员存在执法能力较弱、外语水平较低、平均年龄较高等一系列问题,2012年中国足球协会开始着重培养年轻裁判员。通过分析足球预备国家级裁判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培训班的培养现状,找出我国青年预备国家级裁判员培养的问题所在,为中国足球培养优秀的青年裁判员提供理论参。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两期青年足球国家级裁判员的基本情况、学习与成长情况、工作情况的现状调查以及对足球预备国家级裁判班培养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包括考核成绩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裁判员年龄相对青年来说偏大,学历主要为本科学历,专业主要为体育类专业;主要职业为教师,英语水平较低。执法年限主要集中在5到7年,初次执法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21岁,年均执法场数相对较少;裁判员等级考核较为宽松。(2)从事动机依次为兴趣爱好、广交朋友、提高处事能力,家人与工作单位二者的支持力度较大,但平时对足球裁判做研究的较少,多数裁判员认为加强业务学习和灵活运用规则能提高本职工作的能力。(3)培养目标较明确,但教材使用不确定;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学方法多样化,但缺少足球裁判员专业英语的培训,对走向国际级裁判较困难。考核模式有中文规则、英文规则、视屏测试、体能考核、临场考核,对新模式的权重未进行细分,考核结果不尽人意。建议:(1)尽可能的增加教学课时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用最新教材,针对不同等级使用相应教材,并编写适合足球预备国家级裁判员的高级教材。(2)增加裁判专项英语的培训,在教学中,增加英语口语教程,并纳入考核模式中,尽可能教授更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裁判员的专项英语水平。(3)成绩考核进行分数权重的测评,在考核中,先进行体能测试,其次进行临场考核,最后进行中文理论规则、英语理论规则、视频测试等考核,这将客观评价裁判员在裁判业务学习上的综合能力。(4)要求青年预备国家级裁判员增强自学意识,在预备考察期间自觉进行相关知识及业务的学习,为自己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综合训练,提高临场控制能力。(5)国家级裁判员指导一级裁判员,一级裁判员指导二级裁判员,以此类推进行阶梯式的培养逐级提高业务能力,严格贯彻裁判员等级制度,尽量与足球发达国家的裁判员培养模式相接轨,从而培养出优秀年轻国际级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