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振动光谱的非晶乳糖相态转变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uc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乳糖是乳制品的重要组成原料,其相态转变会引起乳制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进而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货架寿命,例如乳粉或豆乳粉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粉体结构塌陷、结块、风味散失以及相分离导致的溶解速率缓慢等均与乳糖的相态变化相关,因此,了解乳糖的相态转变机理对干燥乳制品加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发现α-和β-乳糖及α-乳糖一水合物晶体结构的分子振动会受到异构化和水分子存在的影响。基于振动光谱分析,我们发现水对非晶乳糖的塑化作用主要分为三个步骤,即水分子插入、氢键位点暴露和氢键网络破坏,此外高温会加速塑化过程。拉曼光谱分析非晶乳糖结晶过程显示非晶态乳糖可优先结晶为无水β-乳糖,在高水分活度(aw)条件下β-乳糖溶解后异构化形成无水α-乳糖开始,进而与一分子水重结晶形成α-乳糖一水合物。贮存温度会对上述异构化过程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对冻干乳糖/β-乳球蛋白混合体系的拉曼光谱研究发现乳糖和β-乳球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延迟非晶乳糖的结晶,这种相互作用主要来源于β-乳球蛋白较乳糖含有较多有效氢键结合位点,使其更易与体系内游离水结合减缓塑化作用。同时该大分子蛋白质的加入能够阻碍乳糖和水分子的流动,降低晶体的生长速率,最终减缓非晶态乳糖的结晶过程。另外,通过分析OH振动所属的光谱3200~3600 cm-1区域内振动信号变化还可以得出结晶的起始aw和温度,通过与乳糖分子流动性相关联探索了分子振动光谱法在乳糖“流动-塑化”过程中的应用潜力。综上,振动光谱作为描述非晶乳糖相态转变的一种全新方法,对其深入研究能够为乳糖加工、保藏性能的提高和相关产品货架寿命的进一步改善及保护产品流通过程中质量功效提供新理论和方法。
其他文献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由细胞分泌出来的具有膜结构的纳米颗粒,富含丰富的物质,包括核酸、蛋白质、脂质体等,能够在细胞之间穿梭,实现物质传递,信息交流。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动植物细胞,不同于高等生物细胞具有稳定的内部环境,低等单细胞微藻生活在极其复杂的外界环境,对它的细胞外囊泡知之甚少,它很可能是一种被忽略而又非常重要的微藻信息交流方式,或许是生物
在混凝土服役过程中,表面和内部会出现裂缝,致使外界有害物质渗入,破坏建筑结构,缩短使用年限。自然界中存在众多诱导矿物沉积的微生物,近年来利用具有矿化性能的微生物进行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备受青睐。考虑到混凝土内部环境的高碱性,营养细胞难以在混凝土制备阶段置入,因此在混凝土裂缝的自修复过程中一般采用具备产芽孢能力的矿化微生物。显然,为保证自修复行为的高效性,矿化微生物的产芽孢能力和在混凝土环境中芽孢的萌
在当前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多领域研究为基础的机器学习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既是当前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也能够为投资行为和监管政策等行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而随着中国证券行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成为国民投资十分重要的领域,有越来越多学者围绕着这一投资市场展开研究。因此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选取了2015年1月5日至2019年12月29日10个中证行业指
能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目前全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多孔碳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电导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及低廉的成本,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持续改进多孔碳材料的性能、开发新的制备方法、降低生产过程污染与成本,将有效缓解上述能源与环境压力。目前多孔碳材料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孔结构的精准调控和探索多孔碳的新型合成方法。近年来研究者们已经开发出多种多孔碳材料,但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剧,城市中心高楼林立,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道路交通越来越拥挤,致使机动车尾气已成为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贡献者。城市风环境作为城市微气候的重要因素,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有直接影响作用。因此了解城市风环境的特点,研究大气污染物在城市空间中的扩散分布规律与人们的健康生活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城市街谷为研究对象,从街谷高宽比与建筑立面构件入手,研究短街谷(L/W<4)和长街谷(L/W
随着近十几年对CRISPR系统展开的广泛研究,CRISPR-Cas9系统已成为目前普及率最高的基因编辑工具,在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中都有成功编辑的报道。然而,该系统在微藻中转化效率低下,假阳性率过高,目前仅在衣藻、三角褐指藻、微拟球藻和裸藻中有成功的例子,开发一套成熟高效便捷的基因编辑策略对微藻的深入研究毫无疑问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模式生物硅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
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等能源储存与转换技术的大规模推广,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中动力学过程缓慢的氧电极反应通常依赖价格高昂的贵金属催化剂,由此导致的高成本问题是阻碍这些技术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原因。氮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好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成为代替贵金属催化剂最有潜力的候选材料之一。本文旨在开发高性能氮掺杂碳基非贵金属催化剂,并研究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微观结构
裸藻是独特的具有动植物双重特性的单细胞藻类,种类繁多且分布广泛。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裸藻对高盐、低p H、营养贫瘠、重金属污染等极端环境适应性强,但其拥有强大环境适应性的机理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在CM培养基(对照组)里分别添加巴龙霉素(Paromomycin,PRM)(1μg m L-1、5μg m L-1、25μg m L-1)、氯化钠(Na Cl)(1%)、氯化镉(Cd Cl2)(0.5 m
不可再生资源化石燃料的过度开采和使用造成了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开发高效、绿色、友好的可持续新能源成为二十一世纪的重大挑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等新型燃料电池效率高、排放低、能量密度高,是一种可持续的先进能源技术。在这些燃料电池中,阴极氧还原反应(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ORR)的动力学性质十分缓慢(比阳极反应慢六个或更多个数量级),限制了电池的性能,从而影响了它的
过度消耗的化石燃料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引起了人们对发展新能源的极大关注,人们致力于寻找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但是这些绿色能源却受到地理环境、人文因素、设备等条件因素的制约,不利于人们对清洁能源的广泛开发和利用。因此研发新型高能量的能源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电催化剂是下一代可再生能源系统如水分解,金属空气电池和燃料电池的核心,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