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原理与薛定谔方程关系之研究——新理论建构的方法论启示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应原理与薛定谔方程是支撑量子力学大厦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前者作为新旧理论过渡的桥梁,在量子力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后者是量子力学以及现代物理学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石。   传统的科学史研究认为,海森堡在创立矩阵力学时借鉴了玻尔在研究原子光谱时提出的对应原理;而薛定谔在创立波动力学时受到了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启发,他本人并没有提及与玻尔的思想有关。但是,既然两者在数学上是等价的,海森堡本人在创立矩阵力学中运用了对应原理,那么薛定谔的波动方程与对应原理之间是否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抑或是薛定谔本人在创立波动方程时自觉与不自觉中在运用对应原理?由于薛定谔本人已经逝世多年,而在他的生平著作中又没有直言上述论点,因此,有必要将对应原理与薛定谔方程创立之间的关系在方法论层面上进行深入地考察。本文在探究两者关系的过程中,区分了广义的对应原理与狭义的对应原理,明确指出薛定谔在创立波动方程时只是运用了对应思想而没有运用对应原理。最后通过考察上述两个理论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可通约性和概念指向问题在新理论建构中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军事、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既是
自达尔文撰写《物种起源》时起,利他行为进化难题便一直挑战着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真理性。多层选择理论之前的诸多生物学家解决这一难题所采用的方式是把利他行为还原为自私行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概念,指出这一概念是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异化理论、费尔巴哈的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