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电镀行业的快速发展,电镀行业已成为中国大型工业的重要加工部分。电镀废水对环境的危害变得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处理废水方法有生物处理,化学沉降,吸附法,Fenton氧化法,膜交换技术等,但是这些方法有成本高,去除效率低,二次污染,耗能高等缺点。Fenton-正弦交流电絮凝(FSACEC)是一种新兴技术,一种将Fenton氧化与铁电极正弦交流电絮凝相结合高效处理电镀废水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能耗低,污泥少的优点。本论文分别研究FSACEC技术去除模拟电镀废水中Ni2+-配合物与化学需氧量(COD)。通过批次实验探讨参数如电流浓度(IV),初始p H(p H0),H2O2加入量,电压(V),初始浓度对去除COD,镍离子的影响。此外,对FSACEC絮凝物进行SEM,FTIR,EDS,XRD分析,更好地理解去除机理以及絮凝物的表面形貌。FSACEC对于COD去除的实验表明,COD去除率随着电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废水的p H0=2.0时,COD去除率达到最大。在运行90分钟后,最佳操作参数电流浓度为1 m A·dm-3时,添加量20 cm3·dm-330%H2O2,COD的去除效率达到94.21%,废水中的残留COD仅为60 mg·dm-3。FSACEC工艺产生的混凝物对COD的吸附行为遵循方程的拟二级动力学模型。FSACEC对于镍离子配合物的去除的实验表明,镍离子配合物的去除率随着电流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废水的p H0=2.0时,镍离子配合物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在运行30分钟后,最佳操作参数电流浓度为1 A·dm-3时,添加量20 cm3·dm-330%H2O2,镍离子配合物的去除率达到98.972%,残留量为1.03 mg·dm-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FSACEC去除废水COD后的絮凝物的粒子直径在30至40 nm之间,比Fenton直流电絮凝絮凝物的粒径小。FSACEC的絮凝物为纳米级物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并易于吸附有机络合物。与单一Fenton技术相比,FSACEC工艺具有更高的去除COD效率和更大的p H0操作范围。SEM分析表明,由FSECEC形成的含镍配合物的混凝物粒径为231 nm。EDS分析表明,絮凝剂中存在镍成分,该成分由镍络合物离子,氢氧化镍以及与氢氧化铁形成的络合物组成。镍离子去除机理包括共沉淀和表面吸附两个过程。设计了一套废水处理方案,处理后的废水中Cr3+,Cu2+,Ni2+的浓度分别为0.213,0.564,0.246 mg·dm-3,COD为30 mg·dm-3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证明处理方案是有效的也是没有造成的环境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