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漢代篆文在漢字發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對於這一材料,學者大多是選取不同载體中的部分材料進行研究,鮮有针對某一類材料進行全面探討的。漢印文字有"摹印篆"之稱,其刻寫形體對探討漢代篆文具有重要價值。《漢印文字资料整理與研究》一文正是基於這一考虑展開的研究。本文通過對漢代的璽印、封泥和陶器、漆木器、絲織品上的戳印文字進行盡量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并對所蒐材料進行比较分析和具體的考證,主要整理出如下内容:首先,運用排比的方法排列漢印文字形體,在吸收學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出《漢印文字字形表》(以下簡稱《字形表》)。該《字形表》共收錄漢印字頭三千四百六十三個,其中,見於《說文》者兩千九百一十五個,不見於《說文》者五百四十八個;各字形體先依時代排序,時代不明者則僅是據形系連。由於時代跨度大,所涉材料豐富,因此,由之抽繹出的《字形表》能夠大致反映出漢印文字的時代特徵和形體面貌。這對之後的漢代篆文,特別是漢印文字研究應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其次,將《字形表》所錄文字形體置於共時與歷時兩個層面,通過字形比對和分析,進一步揭示出漢印文字的一些特徵,並盡力還原出相關文字形體的演進歷史。這必將有助於人們形成對漢印篆文的系统化認識,也有助於明晰它在漢字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三,由於漢印文字中包含著豐富的職官、地理和姓氏信息,並能與傅世文献互相印證,具有较高的史料價值,因此,在系统考察漢印文字形體之外,《漢印文字资料整理與研究》一文還重新考释了其中的部分闕、誤之字,嘗試著補充和揭示出印文背後的歷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