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是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趋势。我国高职院校坚持服务社会的宗旨,促进学生就业,努力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职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内容设置,形成更广的发展平台。不仅如此,还能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企业用人需要。把职业标准纳入到课程内容的制定中,对现代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和查阅,对几所高职院校特色专业的调查和分析,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现状,引发自己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理论基础,是确定我国高职院校课程内容的依据。理解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内涵,以工作过程知识为核心,不断改革课程内容,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推动高职教育发展。教育具有历史性。历史发展的脉络能很好的证明教育的发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早期探索、发展到深化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特征和驱动因素。通过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历史发展的认识,能更清晰的理解当今两者对接的现状,体现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发展现状,了解两者对接过程中的成效与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A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为案例,具体分析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情况。通过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应构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实现高职院校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