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主体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以谋求共同发展为目标,发挥各自特有的优势,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创新共同体的活动。随着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及新的科技革命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确立,当前经济运行的重大障碍是解决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问题,为此需要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促进生产力转化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发展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动力与源泉,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战略地位也更为突出。本文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背景的基础上,对科技生产力的二重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科技生产力具有一般生产力的共性即科技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科技劳动者、科技劳动工具和科技劳动对象;同时科技生产力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即科学技术可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生产力的急剧发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技生产关系,科技生产关系也具有二重性。科技生产关系同样具有一般生产关系的共性,表现为科技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即包括科技劳动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科技劳动者之间的活动形式和科技劳动成果的分配形式;同时科技生产关系也具有自身的特性,即科技生产关系促进科技生产力转化的功能构成,这种功能构成的发挥能够促进科学技术创新成果高效、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试探提出当前产学研合作的实质就是与当代科技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生产关系形式,因为它具备科技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和功能构成的特点。产学研合作能够体现科技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即产学研合作体现了科技生产关系的所有制形式、活动形式和分配形式;同时产学研合作能够体现科技生产关系的功能构成:即产学研合作加快科学创新过程、技术创新过程、工程创新过程、产业创新过程,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现“产”、“学”、“研”各方从独立自主创新发展到产学研三方联合创新,从而取得1+1+1>3的协同效应。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论文以沈阳市主导型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建构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和沈阳市产学研合作创新提升主导产业丰厚度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充分体现了产学研合作功能的发挥能够加快沈阳市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速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产学研合作成为与科技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生产关系实质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