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在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现状,结合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和中国卫生体制实际情况,分析公立医院适宜的补偿模式;并运用适宜的统计学方法,结合实证,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全面具有可操作性的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测算框架,为制定科学有效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提供参考。[方法](1)文献研究法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理论、方法、相关政策与补偿机制。主要通过PubMed、EMBase、ISI Web of Scienc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系统查阅国内外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政策措施及实施效果的文献,并对此进行梳理和归纳。(2)现场调查设计在我国不同经济水平地区对不同级别医院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选取我国东、中、西各两个省共30家公立医院,并收集当地一般经济和财政情况、所在地区政府卫生投入决算表。对公立医院公益性实现情况、财务收支情况、服务情况及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3)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现场调查的数据资料,通过输入数据库,运用综合指数法、定基比法、基数预测法等进行分析。[结果](1)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理论基础在明确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公立医院补偿相关的理论包括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确定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必要性。(2)公立医院财政补偿基本情况对全国卫生总费用情况进行分析,近十年我国卫生事业总费用一直大幅增长,政府卫生支出所占比重一直处于卫生费用构成中偏低,个人卫生支出承担的比例较大,加大政府投入仍是不变的政策。所调查的30家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情况,不论是二级医院还是三级医院,医院收入中财政补助收入比例较低,医院主要依靠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维持经营,医院发展能力受限,需要完善补偿机制,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3)构建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测算框架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医院的综合效率进行评价并确定补偿系数,初步构建财政补偿测算框架,并将30家公立医院的数据应用于框架中。[讨论]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对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测算框架作如下讨论:(1)测算框架的实用性;(2)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3)调整系数的确定。[建议]针对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补偿现状,基于本研究的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测算框架的有关建议:(1)增加公益性指标,使测算框架更加合理;(2)增设医院服务质量指标,使综合评价更全面;(3)深入研究调整系数,明确系数值;(4)建立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创新与不足]本研究对医院的财政补偿考虑了医院的综合效率,避免了按服务量进行补偿的单一性,从而激励医院良性发展。由于调查的医院中二级、三级医院样本量不一样,同时在各个地区抽取的不同级别的医院数量不同,可能使综合评价结果有偏差,影响财政补偿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