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为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为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本文采用体外活性与紫外导向的方法对有效部位进行系统分离。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正丁醇部位30%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126个单体化合物,通过UV,IR,HRESIMS,1D和2DNMR等谱学技术鉴定出74个新化合物与52个已知化合物,并借助实验和理论ECD、Mo2(OAc)4和Rh2(OCOCF3)4诱导ECD以及X-ray等手段对新化合物的立体构型进行了确定。74个新化合物包括8个香根螺烷型倍半萜(1-8)、10个桉叶烷型倍半萜(9-18)、3个愈创木烷型倍半萜(19-21)、2个艾里莫酚烷型倍半萜(22,23)、11个链状C10-烯炔(24-34)、21个链状C13-烯炔(35-55)、6个链状C14-烯炔(56-61)、2个呋喃环多烯炔(62.63)、5个噻吩环多烯炔(64-68)、2个双四氢呋喃类木脂素(69,70)、2个酚苷(71,72)、1个吡嗪类生物碱(73)以及1个苯并四氢呋喃类衍生物(74)。解析出的已知化合物(75-126)主要包括木脂素、多烯炔、倍半萜以及香豆素等类型化合物。在化学成分研究的基础上,对得到的81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多方面的体外药理活性筛选。化合物2,4,22,24,27,71,72.73,84,109,122在10μM浓度下与扑热息痛合用时,对后者引起的肝细胞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化合物3,4,9,47,90,120,122,123在10μM浓度下对脂多糖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的NO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本课题在开展过程中,还建立了一种能够简便、快速测定具有链状邻二醇片段的多烯炔苷相对构型(赤或苏)的1H NMR方法。选择氘代醋酸和重水作为测试溶剂,当链状邻二醇片段的3JHH偶合常数约为7.0 Hz时,则该化合物可归属为苏式构型,而当3JHH偶合常数约为3.5 Hz时,则该化合物可归属为赤式构型。溶液中氘代醋酸的比例可根据待测样品的实际溶解度进行微调。此种方法不需要对烯炔苷类化合物进行水解,极大缩减了实验的工作量,继而促进了类似化合物绝对构型的确定。此外,在确定香根螺烷倍半萜(1-5)绝对构型的过程中,还发现苷元中具有1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1,2)与苷元中具有2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3-5)呈现出相似的ECD谱图。借助计算ECD与X-单晶衍射技术,进一步研究发现此类结构中远离共轭体系的C-7位在240~260nm附近呈现较强的Cotton效应且强于C-5位的Cotton效应;化合物3-5在250 nm附近的Cotton效应可能为C-7与C-5位发色团Cotton效应的加权叠加。相关结果为香根螺烷型倍半萜立体构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