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合作社,其中村镇银行是指为当地农户或企业提供服务的银行机构。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一直处于需求供给不平衡的状态,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供需不平衡产生的矛盾更加明显。所以,为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问题,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2008年黑龙江省成立了五家村镇银行的试点,经过前期的探索和实践,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在2010年之后进入快速发展期,至2011年末,黑龙江省开业的村镇银行已达19家(2家正在筹建中)。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良好,但伴随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事实上,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与传统银行同样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政策风险等,而村镇银行的业务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本文旨在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利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影响因素,提出促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有的文献资料的总结,概述了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界定了村镇银行和信用风险的定义,介绍了信用风险的管理方法,包括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现代信用分析方法。描述了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通过对黑龙江省15家村镇银行的数据分析,总结出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的特征,通过分析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找出村镇银行在风险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在实证研究部分,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了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还款记录、贷款的担保和银行的信贷管理五方面,确定它们在进行信用评价时应占的比例。此外,通过总结美国社区银行和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风险管理经验,结合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最后,提出要管理好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应从完善村镇银行内部管理和改善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外部金融环境入手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运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上,运用了统计方法、图表等量化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运用实证分析法研究了村镇银行信用风险评价的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了国外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结合黑龙江省村镇银行的实际情况,得出促进村镇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