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上海市职工卫生服务需要、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对上海市职工健康危险度进行评估,了解现有职工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从而探讨上海职工卫生服务模式。研究主要应用定量、定性和二手资料收集的方法来:(1)了解上海市卫生服务提供模型整体情况;(2)了解上海市职工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健康危险度分布以了解上海市职工公共卫生服务与职业卫生服务需要;(3)了解上海市职工医疗服务、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和职业卫生服务利用情况;(4)了解卫生服务模式与上海市职工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最终针对不同类型企业提出了选择不同卫生服务模式的建议,并阐述了所需要发展的支持条件。一、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上海市职业人群卫生服务提供模式主要包括: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内设医疗机构服务模式、社会化医疗机构服务模式和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2.上海市职业人群卫生服务需要较高本次调查的上海市职业人群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反映疾病频率的两周患病率、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1.5%和46.8%,有39.1%的人存在失眠的情况。本次调查职工至少有2种及以上的危险因素的职工占了有效数据的73.2%。每周平均工作45小时以上的人群占了21.8%,调查职工中有47.7%自感工作压力较大,有36.8%身心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平均得分仅为14.07,而职业紧张阳性率高达52.7%,吸烟率为30.3%,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47%,吸烟者中,平均吸烟年限为17.7年,每天平均吸15.78支烟;调查职工被动吸烟率较高,主要被动吸烟的场所为工作场所和娱乐场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职工仅占28.6%,;膳食知识知晓率偏低,膳食行为均自感口味适中,但在单位食用油方面,54.49%的员工表示适中。调查的人群中有41.6%的调查职工表示工作场所存在潜在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为“空间狭小,空气质量差”、声音太吵、粉尘太多、温度太冷或太热、工作姿势是身体不舒服或重复动作、气体中毒危险,特别是污染型生产企业潜在危险因素较高。3.上海市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利用较低调查人群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后有76.1%的人进行了治疗,两周患病就诊率为58.9%,两周就诊率为9%。有68.2%的职工表示整体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服务接受情况较差。70.80%在调查前测过血压,有64.50%的高血压患者表示接受过医生对高血压病防治的健康指导,每年健康体检率74.90%,每两年妇科健康体检率为66.40%,健康档案拥有率为46.80%,卫生知识宣传资料接受率仅为26.30%,健康知识讲座接受率仅为18.90%,孕产妇服务接受率为47.8%,计划生育指导接受率为39.3%有40.0%的职工表示整体职业卫生服务接受情况较差。51.60%的职工接受过职业危害因素的宣传资料或讲座,有63.90%的职工表示工作场所有职业危害因素的告知和标识,有50.40%的职工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58.80%的职工表示定期参加职业健康体检,有36.60%的职工表示拥有职业健康档案,66.00%的职工表示单位提供了防护设施和用品,在提供的防护设施和用品单位就职的职工,有85.30%的人表示进行了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的培训,有92.60%的职工表示会使用防护用品。4.卫生服务模式与卫生服务利用的关系卫生服务模式与调查职工患病就诊率、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服务整体接受情况、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整体接受情况均有关系,且均表现为内设医疗机构模式利用率最优,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次之,社会医疗机构模式和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最差。5.不同卫生服务模式下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差异的影响因素大多职工活动时间也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即8:00—17:00,而工作地点大多与居住地点不同,因此内设医疗机构和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卫生服务可及性具有显著的优势,两者分别通过进入企业或者在企业内部提供卫生服务的方式,克服了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在时间、地理位置、与职工熟悉程度和职工需要了解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提供卫生服务的特点方面,在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基础上,内设医疗机构和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更容易契合职工卫生服务需要,并且可以利用职工每年健康体检资料等发现职工卫生服务需要。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更具有成熟的用于居民的慢病管理路径、职业病管理路径和健康促进条线。6.其他影响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职业人群健康意识薄弱、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人力资源匮乏和管理不畅、资金来源不明和管理不畅阻碍、缺乏统一的信息系统是卫生服务利用的阻碍因素;政府的在企业与卫生服务提供单位间的桥梁作用和企业积极的态度是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促进因素。7. 不同卫生服务模式影响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利用因素的SWOT分析发现,大型内设医疗机构适合污染生产型企业职业人群的卫生服务提供,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适合其他类型用人单位职业人群卫生服务的提供,而社会化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模式作为补充二、提高职业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的政策建议1.针对上海市职业人群,应该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2.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应该有不同的职业卫生服务提供方式,具体见下图1:(?) 大型污染型生产企业(1000人及以上)——内设医疗机构服务模式;(?) 其他用人单位——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 社会化医疗机构卫生服务模式给予需求较高的单位提供补充;3.在内设医疗机构和工作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下,保证职业人群良好的卫生服务利用度的必备因素应包括如下:(?) 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政策、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支持(?) 用人单位良好的支持:良好的企业文化、有稳定的相关工作负责人或内设医疗机构等(?)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良好的服务能力:成功介入企业内部、服务内容契合职工需要、良好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和管理体系等(?) 职业人群:良好的健康意识、适时地反应度等(?) 以上角色间良好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