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动测扭剪法仿真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90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桩完整性检测中应力波反射法由于其操作简单方便且具有一定精度在实际测试中应用较广,其中以纵波法最为普遍。但实际测试发现纵波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只能判断缺陷处截面面积相对变化而不能判断形状改变;对小缺陷不敏感,特别是浅部小缺陷存在测试盲区等。这些局限性使得由纵波法得到的基桩完整性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质疑。扭剪法作为一种新兴测试方法在这些方面可以对应力波反射法做出很好的完善和补充。本文借助于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和ANSYS/LS-DYNA,以应力波理论为基础,对桩中扭剪波的传播进行三维动态仿真分析。首先对扭剪法的桩顶加载方式和接收方式加以讨论,将施加扭转力偶和横向单侧偏心敲击两种加载方式进行对比,分别讨论两者的最佳敲击点和接收点,对实际测试操作过程中敲击点和接收点的选择提出建议,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实测时以横向单侧偏心敲击代替对测试设备和环境要求较高的扭转力偶的可行性。同时本文对扭剪法测试下形状因子进行讨论,将形状因子与缺陷截面极惯性矩相结合,进而考虑了形状因子与缺陷反射系数之间的关系,对扭剪波判别缺陷形状方面的优势进行验证,并初步探讨了纵波扭剪波综合分析法中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缺陷的传播规律,对速度信号中小缺陷反射波的响应时间及速度幅值进行分析,并以工程实例验证。
其他文献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卓越的韧性和优良的耐久性能,已被成功地应
钢结构因具有强度高、重量轻、韧性好、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耐火性能差是钢结构的一个致命弱点。钢材的强度、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指
和膜结构的迅猛发展以及相关计算设计理论、软件的深入研究相比,国内对于建筑膜材基本力学性能的研究仍处于相当滞后的状态。另一方面,目前有关荷载和抗力的统计资料尚不够完备
采用带内外加劲肋的箱形截面柱近年来在一些工程中已得到应用,如在建的东江大桥其门架塔柱就采用了这种截面形式,但现行规范尚无针对此类截面稳定计算的规定,因此进行带内外
随着近年来交通运输量的大幅度增长和监管的力度不足,超载、超限运输现象十分严重,对我国的桥梁结构的安全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大量桥梁处于亚健康或危险状态。随着汽车的大
自密实混凝土是混凝土拌合物的最顶层设计,其涵义是在浇筑过程中不借用外部任何振捣只靠自重就可以均匀密实的混凝土。在目前的配制中,特别是公路工程、铁道工程中,极少采用全机制砂配制自密实混凝土,甚至采用全河砂来配制。本文结合巴南和巴陕高速公路项目,结合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强调了配制全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的难点,同时对影响其性能的粗细骨料的粒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掺入增稠剂(聚丙烯纤维、增稠粉、黄
锚固结构因其高效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岩土工程中,但是其耐久性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锚杆埋设于地下岩土体中,遭受地下水、杂散电流、双金属作用和硫酸盐、氯离
浅基础地基承载力与变形历来是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基承载力是指在保证强度、变形和稳定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地基土承受荷载的能力。柱下独立浅基础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ltra High Toughness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UHTCC)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具有卓越的韧性和优良的耐久性能。目前国内外关于UHTCC的研究
隧道围岩在开挖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变形,而这个变形有一个时间和空间的历程,称为时空效应。本文以哈尔滨绕城高速天恒山隧道为工程应用背景,在现场进行了跟踪施工监测,在现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