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三阴性特殊类型乳腺癌(Special types of breast cancer,S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三阴性SBC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240例三阴性SBC患者的全部临床资料,240例病例中髓样癌38例、化生性癌84例、腺样囊性癌19例、浸润性小叶癌31例、大汗腺癌30例、混合型小叶-导管癌38例,共6种病理组织学分型,回顾性分析不同组织学类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分析不同的化疗方案(单用蒽环或紫杉类化疗组、蒽环联合紫杉类化疗组、含铂类化疗方案组、其他化疗方案组)对不同组织学类型三阴性SBC 5年无病生存及总生存的影响。入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及有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方法进行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2(HER-2)、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肿瘤抑制蛋白(P53)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22.0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χ2检验进行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三阴性SBC在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淋巴结状态、Ki-67、化疗及化疗方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淋巴结状态、化疗、Ki-67、组织学类型及化疗方案与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相关(P<0.05),组织学分级、肿瘤T分期、淋巴结状态、化疗、组织学类型与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相关(P<0.05)。混合型小叶-导管癌、化生性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5年DFS分别为44.6%、52.9%和63.2%,大汗腺癌、髓样癌和腺样囊性癌患者的5年DFS率分别为78.6%、86.8%和100%。混合型小叶-导管癌、化生性癌和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5年OS率分别为65.1%、68.8%和75.6%,大汗腺癌、髓样癌和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较好,5年OS率分别为87.6%、89.6%和100%。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T分期、淋巴结状态、化疗、组织学类型是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化生性癌使用含铂类化疗方案者(P=0.044),混合型小叶-导管癌使用蒽环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者(P=0.008),无病生存率高于其他化疗方案。结论:不同组织学类型三阴性S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同,腺样囊性癌、髓样癌和大汗腺癌患者的预后较好,而化生性癌、浸润性小叶癌和混合型小叶-导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化生性癌给予含铂类化疗方案及混合型小叶-导管癌患者给予蒽环联合紫杉类化疗方案预后较好。为临床三阴性化生性癌及混合型小叶-导管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