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不论是其政治体制还是对外政策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霍梅尼执政时期,伊朗建立起了伊斯兰神权政治体制。在外交方面,推行“输出革命”的政策,提出“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口号。然而,这一政策首先在海湾地区受到了抵制。以输出革命为己任的伊朗政府便瞄准了政府权威弱小的黎巴嫩。这一时期,伊朗的黎巴嫩政策是,无视黎巴嫩政府和黎巴嫩其他党派的利益,扶持黎巴嫩什叶派并向黎巴嫩输出伊斯兰革命思想。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伊朗成功援建了真主党,使之成为了实现自己战略利益的工具。但是两伊战争的结局和冷战的结束让伊朗认识到了“输出革命”政策的局限性。而且《塔伊夫协议》签订后,真主党逐渐黎巴嫩化,不再唯伊朗马首是瞻。面对新的局势,伊朗将其黎巴嫩政策调整为,在保持与真主党特殊关系的同时,加强与黎巴嫩政府及其他党派的联系,同时伊朗与真主党的联系尽量通过黎巴嫩政府来实现。由此,伊朗与黎巴嫩的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伊朗在不同时期所实行的黎巴嫩政策有所不同,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归根到底,其真实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和战略地位,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第二部分,伊斯兰革命前的伊黎关系概述。本部分主要对伊朗与黎巴嫩关系的历史进行梳理,从伊朗萨法维王朝时期的伊黎关系入手,重点论述巴列维国王时期伊朗的黎巴嫩政策,从而阐释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制定黎巴嫩政策的历史渊源。第三部分,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的黎巴嫩政策。该部分以1989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霍梅尼时期、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时期,主要阐述伊斯兰共和国时期伊朗黎巴嫩政策的发展演变。第四部分,影响伊朗黎巴嫩政策的因素。该部分运用内外因分析法,通过对伊朗黎巴嫩政策的变化进行全面剖析,本文认为,影响伊朗的黎巴嫩政策变化的因素,不仅仅在于伊黎两国的内政外交的变化,而且叙利亚的干涉、持久的阿以冲突、国际格局的变化也是影响伊朗黎巴嫩政策的重要因素。第五部分,伊朗黎巴嫩政策的影响。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伊朗的黎巴嫩政策对两国的影响,并探究了伊朗的黎巴嫩政策对中东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本文认为,伊朗的黎巴嫩政策对伊朗的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消极影响是:加深了伊朗的外交孤立感、使伊朗成为美国的打击对象,积极影响是提升了伊朗在中东问题中的战略地位;对黎巴嫩的影响是:激发了黎巴嫩什叶派的政治热情,但却却阻碍了黎巴嫩的政治统一进程。而对中东和国际社会的影响则是:影响了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的稳定、阻碍了中东和平进程。最后,结语。该部分从国家利益、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伊朗的黎巴嫩政策,通过以上论述分析,得出结论:1979年后,伊朗的黎巴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成功的,而且在国际格局与中东地区格局不发生变动的情况下,伊朗将继续推行现行的黎巴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