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不同类型脑脊液漏的修补方法及手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8-2019年行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63例患者。记录他们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修补方法及术后有无脑脊液鼻漏等数据。分析脑脊液漏口的大小及位置、修补方法、修补材料、修补结果。对于手术中明确发现的脑脊液漏,根据漏口的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法;修补材料包括:医用明胶海绵、可吸收止血纱布、自体脂肪、筋膜、肌肉,带蒂鼻中隔粘膜瓣,医用生物胶等。修补方法:1级(小流量)脑脊液漏,漏口位于鞍膈折返处者,采用明胶海绵压迫(挤压法);漏口位于鞍膈下降处者,选择鞍膈硬膜电凝(电灼法);2级(中流量)脑脊液漏,在挤压法的基础上,将人工硬膜贴附后给予生物胶喷涂鞍底;3级(大流量)脑脊液漏,修补方法为先将自体脂肪置于漏口硬膜下,然后将自体筋膜平铺于颅底硬膜外侧,鼻腔粘膜瓣覆盖于筋膜外层,后将自体肌肉支撑在粘膜瓣外,碘仿纱条支撑,术后2-4周拔除(常规鞍底重建)。1、2级脑脊液漏修补术后鼻中隔粘膜瓣复位,3级脑脊液漏者鼻中隔粘膜瓣作为修补材料。在垂体微腺瘤患者,暴露蝶窦前壁时选择单纯鼻中隔粘膜切开法。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脑脊液鼻漏,评估修补手术效果。结果:63例患者术中肿瘤切除后出现脑脊液漏,均顺利找到漏口。其中1级脑脊液漏者25例,漏口位于鞍膈折返处者12例,鞍膈下降处者13例;2级脑脊液漏者21例;3级脑脊液漏者17例。经过严格分级分类修补,术后共有4例患者出现短暂的小流量脑脊液鼻漏。其中1级脑脊液漏者术后有1例(4.0%)出现脑脊液鼻漏;2级脑脊液漏者术后有1例(4.7%)出现脑脊液鼻漏;3级脑脊液漏者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者2例(11.7%)。4例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经严格卧床休息后脑脊液鼻漏消失,未给予腰穿治疗。6例出现术后感染,包括颅脑及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及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后治愈。余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鼻漏,无严重嗅觉减退、鼻腔出血及鼻腔干燥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垂体瘤术中脑脊液漏,应分级分类给予不同的修补方法,既保证修补效果,减小手术创伤,也可缩短手术时间。垂体瘤术中行脑脊液漏修补的患者,术后发生的小流量脑脊液鼻漏,严格卧床休息保守治疗后多可自愈,无需行腰大池引流术。修补材料选择、修补技巧等为手术的关键点,正确选择有助于提高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