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中医证候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几率,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分别采用艾森格(成人)人格问卷表(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aire,简称EP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44例数据(RP患者114例,正常人30例)进行评分,采用眼底退行性病变流调表对患者病例进行整理。对患者的中医证候各组与EPQ各分量值及与性别、年龄、治疗后病程等进行比较,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中医证候分型结果显示:在114例有效病例数据中,脾肾阳虚证35例(占30.70%),肝肾阴虚证45例(占39.47%),脾虚气弱证34例(占29.83%)。从性别、年龄段、病程等方面分析RP患者的证候分型情况,性别、不同年龄段与证候分型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的结果显示:144例(RP患者114例,正常人30例)有效数据中,内外向(E)23例(占15.97%),神经质(N)50例(占34.72%),精神质(P)19例(占13.19%),掩饰性(L)52例(占36.11%)。从性别、年龄段、病程等方面分析RP患者EPQ各组情况,性别、不同年龄段与EPQ分量N、L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显示:144例(RP患者114例,正常人30例)有效数据中,发生焦虑的为124例(占86.11%),没有出现焦虑的为20例(占13.88%),从性别、年龄段、病程等方面分析RP患者焦虑情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不同年龄段与焦虑程度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自评量表结果显示:144例(RP患者114例,正常人30例)有效数据中,发生抑郁的为95例(占65.97%),没有出现抑郁的为49例(占34.02%),从性别、年龄段、病程等方面分析RP患者抑郁情况,性别、不同年龄段与抑郁程度间存在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RP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多伴随焦虑情绪,且辨证为肝肾阴虚证时,多表现为N、L人格。易出现情绪的不稳定,如急躁易怒等,心理负担较重。在临床进行干预治疗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并随证加用补虚活血明目中药可取得较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