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视频作为当代视觉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其与社会构成物之间的积极互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视觉文化现象,表征出视觉异托邦内部的权力机制与运行秩序。论文以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视觉权力的可见性和视觉空间的异质性为总体理论参照,选取部分短视频为研究例证,展开对相关视觉实践活动和现象的研究,从内容上主要分为视觉异化、视觉奇观及视觉伦理三章。第一章,主要关注因过度依赖视觉感受器所导致的新型生命异化现象,即短视频直接受众和非直接受众的异化问题。从异化理论的谱系梳理追溯生命异化的历史进程和现代新变,视觉异化是与以往异化不同的感知异化。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感性经济体,将生命的感性与身体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加以流通,依托平台的各种分类、筛选、奖惩制度对生命进行权力规训。在依赖视觉材料和数字媒介生存的视觉生命以外,不被“视觉环世界”接纳却又无法摆脱短视频影响的生命则成为“怪物”,是被视觉异托邦流放和驱逐的异化生命。第二章,主要关注短视频引起的视觉化奇观逻辑在整个社会领域的弥散问题。自由的奇观表现为短视频中自由的悖论,自由作为短视频的生命治理术在保证受众创作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基础上,体现为看与被看“千篇一律的自由”和意见反馈在民主背景下的集中趋势,导致的结果是促进权力而非促进自由。白日梦奇观中,视觉真实凌驾于真实本身,形象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全民参与、生活化叙事及仪式化狂欢共同建构的感知共同体,解构了公共生活的神圣与崇高。由相关短视频创作、传播所导致的消费文化奇观、“新冠肺炎”恐惧奇观和以“李子柒”为代表的重返视觉“自然”的创作奇观,共同佐证了视觉奇观在社会领域泛化的事实。第三章,主要关注短视频中视觉的机械化导致的伦理问题。短视频的伦理越轨表现在视觉文本、视看行为和主体自我构型三个层面,视觉文本规范性意义缺失,窥视成为受众的观看自觉,主体在碎片化的影像流中自我认知发生断裂。受众追求物质与享乐、奉行利己主义与务实原则以减轻伦理责任感,影像的完美呈现暗含视觉伦理的“无痛”倾向。短视频体制下的视觉伦理关注“拟真装置”引导受众视线、重组视觉空间的“异位”功能。“权力的眼睛”对可见的与不可见的区分涉及视觉的“可感性分配”原则,要想获得视觉感知的分配平等,则必须打破短视频现有视觉感知的共性基础,在“歧感”状态中重建视觉分配的平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