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核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和平利用核能,核能不再仅局限于军事应用,也是民用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及可持续供应的能源,相对于其他能源,更利于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在缓解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气候变化形势日益严峻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因核能的和平利用,亦不能忽视其对当今世界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而此类污染一经发生,后果极其严重,危害巨大。核辐射事故一旦发生,辐射影响的范围往往很广泛,受照人数多,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大,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长期的,而由此引起的社会心理影响更加不容忽视。朝鲜是我国的邻邦,与我国的边境城市仅一江(鸭绿江)之隔。其境内广泛分布的核电站、核工厂、反应堆等核设施,距我边境最近处仅有5公里。因中朝边境地区与朝鲜隔江相望,距离十分接近,由此也引发了我国应如何应对核放射污染的思考。公众的理解是决定核电未来前景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公众对于风险的理解程度强烈地影响着一个国家对能源的选择。在公众参与公共决策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我们应努力提供精确而容易了解的信息,以提高公众对核与辐射相关知识的认知,获得公众的支持,保持核电站可持续发展,增加人们对核设施安全运行方面的了解,降低突发事故后公众的社会心理效应。为保障吉林省边境地区的居民身体健康、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安全,使之免遭核辐射的无辜侵害,应尽早对中朝边境地区实施放射性污染监测,对居民的核辐射的认知度情况有所了解,建立基础数据库,为预防突发应急事件提供必要的基础性资料。在一旦发生核辐射应急事件,便能迅速确定污染范围、污染程度,评估事件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并对污染水平做出评价,亦即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确保边境地区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和集中问卷调查相结合,调查吉林省中朝边境地区居住连续超过12个月的常住居民,调查结果显示:58.8%的居民选错以及不知道放射性标志的图形;有60.4%的居民认为怀孕妇女应该尽量避免接受放射性检查;分别有49.2%、48.4%、45.5%的居民认为一个人在医院拍胸片或透视时受到了辐射照射、育龄妇女做腹部透视时有必要对下腹部进行适当的防护、透视检查对人体存在不良影响;72%的居民知道朝鲜进行过核试验,而只有24%的调查对象正确回答了朝鲜核试验的年份;有77.4%的居民希望得到有关朝鲜核试验方面的相关信息;分别有59.6%、45.6%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核试验对环境有影响和能影响到自己的居住环境,但也有25%的被调查对象表示不知道;知道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曾受过原子弹轰炸过的占63.7%,认为我国有原子弹的人群比例占72.5%。由此可以得出结论:(1)边境地区居民对核辐射相关知识普遍缺乏,对核辐射防护知识更是不足。(2)不同学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及不同家庭收入对核辐射的认知有差异性,学历越低,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低的以农民为主的人群,对核辐射认知程度越差。但因中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及互联网络、电视等传媒的广泛接触,认知水平比农民、文盲等人群高很多。(3)年龄、家庭收入、职业以及学历是影响边境地区居民核辐射认知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性别、民族和婚姻状况对居民核辐射认知影响较小。(4)边境地区居民对核辐射危险认知程度总体较低,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