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依巴斯汀原料药及其片剂有关物质测定方法及限度进行改进提高,对新发现的依巴斯汀中主要杂质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分析了杂质的可能来源,为合成工艺的改进,提供了方向,并对国产仿制药依巴斯汀片与原研药质量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价。首先研究了依巴斯汀原料药及其片剂有关物质测定方法,重新考察了方法的专属性,发现原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波长不合理,无法检测出其中的主要杂质,为此对检测波长和流动相作了改进,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改进后的方法:色谱柱采用YMC-pack ODS-A C1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乙腈-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4g,加适量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氢氧化钠试液调节pH值至7.0)(75:25)为流动相,柱温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所建立色谱条件可有效检测出依巴斯汀原料药和片剂中各杂质,已知杂质C和杂质D的检出限均为0.11μg·ml-1,其校正因子均为1.4。使用该方法测定依巴斯汀及其片剂有关物质简便、专属性强,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其次,开展了依巴斯汀中主要杂质的鉴定及其来源分析的研究。采用制备液相色谱从依巴斯汀原料中提取得到主要未知杂质,通过EI质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杂质的结构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用市售的试剂进行结构确认。确证依巴斯汀中的主要未知杂质为对称四苯乙烷。主要未知杂质为依巴斯汀合成副产物,该研究为降低杂质含量及合成工艺改进提供技术支撑,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了使研究更全面,最后对国产依巴斯汀片仿制药与原研片剂的体外溶出曲线的一致性进行了评价。选择了4种不同溶出介质(pH=1.2,pH=4.5,pH=6.8和水),均采用浆法,转速分别为50转/min和75转/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8nm处测定吸光度,以对照品法计算溶出量,并绘制溶出曲线。用相似因子法(f2)比较国产依巴斯汀片与原研片剂溶出曲线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国产两个厂家的仿制依巴斯汀片的溶出曲线与原研片剂的f2因子分别为31.22、41.51(pH=1.2),23.86、53.20(pH=4.5),42.64、37.04(水)。只有一个厂家的仿制药在pH=4.5醋酸缓冲液中的溶出曲线与原研片剂一致,但从测定结果分析,国产依巴斯汀片的溶出速率均高于原研片剂,估计其体内生物利用度应与原研产品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