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能否顺利实现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要依靠高素质的人才和高质量的教育。我国在人才培养方面虽取得历史性进步,但也存在诸如普遍素质不高、片面追求智力发展等问题。在深感国际社会和本国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人才社会需求发展教育。于是,国家开始着力推进教育关键环节的改革,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并将具体研究工作落实到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之中。笔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关注有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献著作。通过对已有研究的分析可知,我国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体系构建的相关文献不够丰富,且已有研究成果普遍为高屋建瓴的理论研究和综述研究。与此同时,笔者还关注到教材作为教学活动中最实质性因素,可以直观呈现教学内容和结构编制特征,直接体现课程理念的发展变化,对学生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和作用。于是,笔者大胆将理论研究和教材比较研究结合,基于我国湘教版高中地理系列教材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三个必修模块与美国麦格劳——希尔(Mc Graw-Hill)公司出版并由浙江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科学发现者——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教材的比较研究,汲取美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特色方法和先进经验,为我国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特别是对新教材的编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依据此研究思路,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说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按照时间顺序,利用表格梳理出国外核心素养及体系建构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国内研究现状则同样按照时间顺序,利用表格梳理出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研究成果。最终确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为理论研究部分,主要阐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及研究基础;第三章为比较研究部分,以比较中美高中地理教材的整体概况、课程理念、结构模式、编写顺序以及教材内容(课文系统、图像系统、活动系统、补充内容)等为线索,总结出两套教材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四个要素方面的培养方式的相似之处和各自不同的特色之处;第四章为建议部分,通过比较研究,借鉴美国地理教育利用教材特色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的高效率方法,为我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特别是对新教材的编制工作提出建议。第五章为总结与展望部分:主要总结本文研究的成果和不足,分析原因并制定对未来的研究展望和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