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都市圈结构特征及优化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bloodst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构成的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s)成为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骨干和主导力量。都市圈的蓬勃兴起是区域生产力发展必然要求,为区域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使区域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大大拓展了发展空间。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的都市圈发育良好,经济一体化程度高,哪个地区就发展迅速;哪个地区的都市圈发育不良,经济一体化程度低,哪个地区就发展缓慢。而都市圈发展的好坏,聚集、辐射能力的强弱,都与都市圈结构的优劣密切相关。结构优良的都市圈,常常能有效地整合圈内的资源,使圈内城市在分工、交流、合作上达到良性运转和效益最大化,从而迅速成长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战略支点,引领整个区域经济崛起,在整个国家或国际经济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随着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中部地区迫切需要构筑崛起的战略支点。其中以武汉市及周边城市所形成武汉都市圈,在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优势。同时,都市圈理论引入我国时间不长,研究内容有待完善,虽然国外都市圈理论研究较为成熟,但难以与我国都市圈发展实践直接结合,我国都市圈实践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中国化”的都市圈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界对我国都市圈发展实践及时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以丰富和发展我国都市圈研究。因此,开展武汉都市圈结构特征研究,对于推动武汉都市圈的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基于区域城镇体系构建了分析框架,从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运用分形、产业结构和行业区位熵和都市圈空间演化模式等理论和方法,对武汉都市圈结构及优化思路做了初步的探讨。论文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在分析了世界、全国和区域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指出了开展武汉都市圈结构优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二部分是第一章综述,主要介绍国内外都市圈相关研究与实践述评、研究思路、方法及论文框架。第三部分包括第二章至第六章,是论文的重点,主要是在对武汉都市圈进行界定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规模、职能和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思路和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如何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经过三年的时间,采用盐水对玉米进行昼夜喷灌,就盐水中盐分的浓度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为节水灌溉指明了
作为上级党政机关及领导干部,对下属的单位及人员,负有教育、选拔、管理和监督的责任。如果下属单位或人员违法违纪,上级机关及领导相应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受到追究
在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斑块植被普遍分布在整个流域,从上游山区的斑块森林、中游荒漠斑块灌丛到下游荒漠河岸林斑块。这些斑块是气候、地形、土壤和植被的长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稳
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特色地方文化丰富着民族声乐不断发展。山西民歌作为地方文化的一种汇聚,分析研究山西民歌文化内涵,传承与发展普及与推广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区域空间结构中的一些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规划日益重视形成合理有序的空间结构,这对空间结构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现实中
学位
人们常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作为立身处世的格言,笔者认为,仅有此是远不够的,还应做到“防己之心不可漏”。何出此言?这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得出的结论。陈同
地理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地理问题是复杂性问题,对地理问题的研讨需要新的方法。本文根据空间分布性、空间移动性和时间约束性地理问题的研讨需要,借鉴“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
本文在对微波遥感发展、概念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多频率、多极化被动微波辐射计数据开展了微波植被指数研究,植被光学厚度的频率响应特性研究,以及利用微波植被指数提取地表植
黄河上游的河道演变研究主要集中在宁蒙河段,而黄河青藏高原河段的研究仍少有涉及。位于青藏高原的黄河第一湾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发育着多种
目前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方面已有大量实测数据与研究分析结果,但是刻画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容量仍然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本文运用地理学、生态学、空间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