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2010年10月宁夏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整合,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自此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拉开序幕,并于2011年底在全区范围内推开。据宁夏人社厅数据,宁夏城乡居民已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从政策角度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但在实现“全民医保”发展目标面前,其保障水平如何,以及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推进,是否存在制约其保障水平提高的因素,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研究目标本文立足于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现实情境,对其保障水平进行测量,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制约因素,进而找出有效可行的路径,推进宁夏医疗保障体系健康、安全、稳定地发展,最终实现宁夏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梳理法,搜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统计资料、调研报告以及其他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同时,采用专家咨询法对测量指标进行筛选及调整,确定最终测量指标;针对制度实施的基本现况和存在问题,主要通过关键人物访谈法,了解基金筹集、分配、使用以及补偿政策等。在确定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测量体系各测量指标的权重时,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测量指标的权重赋值影响,本文采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对测量指标进行组合赋权,从而使测量结果更具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本文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采用因子贡献度、指标偏离度和障碍度来诊断分析影响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1.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测量体系构建为科学、有效地测量出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制度、社会经济以及居民三个层面,构建出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测量框架,并初步筛选出相应的测量指标。通过开展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由3项一级指标以及18项二级指标构成的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测量体系。2.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总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本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熵权法对测量指标进行组合赋权,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测量指标的权重,并借鉴多指标综合评价中常用的方法——线性加权法,建构测量模型。最终得出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结果值——从2012年的0.75增长到了2016年的0.88。由此可见,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保障水平保持稳定增长态势。3.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处于“良好水平”本文通过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进行等级划分,依次为“优异水平”、“良好水平”、“及格水平”、“不及格水平”4个等级。研究发现,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现处于“良好水平”,说明宁夏城乡居民享受到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处于“良好水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4.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主要制约因素正在逐年减少本文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得出2012-2016年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首位制约因素分别为基金累计结余率、平均住院日、医疗保险覆盖率、居民次均医疗费用、人均个人缴费水平。同时,通过对2012-2016年间障碍度系数排列在前六位的指标进行频率统计,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人均个人缴费水平是制约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的最主要因素。且从时间维度上来看,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在制度、社会经济以及居民层面的障碍度系数正逐年下降,依次从2012年的2.5、2.0、1.59分别下降至2016年的0.21、0.6、0.3,这与本文所得出的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呈逐年增长态势相印证。对策建议本文基于全文的研究结果,建议国家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地方政府医保制度运行监管;地方政府应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合理测算疾病补偿比和个人缴费水平,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在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提高和调整医疗卫生支出比重,优化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而为宁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发展、建立更高水平的制度体系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