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得到了突出强调,高校收费实行成本分担制,高校收费逐年上升,再加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中出现了一批当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高校贫困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继续扩大和在校生的快速增长,贫困生的数量急剧增加,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高校贫困生问题也更为突显。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困难以及因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其它问题,确保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使其生理、心理都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业已成为国家、社会以及学校共同关注的热点。对此,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以及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其他社会组织等等多方力量都应该积极配合,以期形成一个对贫困生有力、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确保高校贫困生能顺利完成学业,并对他们的价值观进行积极的引导。“社会支持”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被引入精神病学以来,社会学、精神病学、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就对社会支持及其功能进行了研究。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获得的资料,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及其对高校贫困生价值观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重点分析了两种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和正式社会支持对高校贫困生的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金钱价值观和学习观四个方面的影响。研究的主要发现有:高校贫困生的非正式社会支持以家庭为主,正式社会支持主要以国家助学政策支持为主。这些社会支持既可以分为家人支持、朋友支持、亲属支持、邻居支持和老师支持以及国家助学政策支持,又可以分为经济支持、情感支持、学习支持、信息支持和服务支持。在社会支持对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上,非正式社会支持影响了高校贫困生的人生价值目标、人生态度、人生价值评价,而正式社会支持对人生价值目标、人生态度的某些项目有影响。在社会支持对道德价值观的影响上,非正式社会支持对国家观、集体观和他人观以及道德行为倾向有影响,而正式社会支持对国家观和道德行为倾向的某些因子有影响。在社会支持对金钱价值观的影响上,非正式社会支持对金钱价值观的各因子有影响,但正式社会支持只对金钱意义因子有影响。在社会支持对学习观的影响上,非正式社会支持对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努力程度和学习自我效能感有影响,而正式社会支持对学习成绩、努力程度和自我效能感有影响。总体上看,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更多的是受到了非正式社会支持的影响,其中情感支持的作用非常显著,而正式社会支持中国家的助学政策支持、学校的服务支持对高校贫困生价值观的影响比较微弱有时甚至没有影响。这一方面反映了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实施中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光靠单纯的经济扶助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贫困生的价值观教育更要从思想上入手,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要实现从“重扶贫、疏砺志”到“既扶贫、又砺志”的转变,使他们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