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类可聚合乳化剂的合成及在细/微乳液聚合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z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胶囊的制备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常规乳化剂用于制备纳米级的聚合物乳胶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合成了几种反应活性适中的马来酸型可聚合乳化剂,并应用于细/微乳液聚合。通过改进配方,以期达到更好的乳液性能。本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1.在深入研究可聚合乳化剂的优点和类型后,合成几种马来酸型可聚合乳化剂:马来酸单胺类和马来酸单酯类磺酸盐和一种非离子型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合成条件,再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图表征和验证其结构。通过表面张力法、电导率法确定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同时对比考察所合成的可聚合乳化剂的乳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可聚合乳化剂和传统乳化剂相比具有更低的CMC和更好的乳化能力。2.选择合适的软、硬单体,使用合成的可聚合乳化剂进行苯丙细乳液聚合。通过研究聚合温度、不同乳化剂、乳化剂质量浓度、助乳化剂质量浓度等对乳液转化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与传统乳化剂(SDS和LAS)相比,使用马来酸单脂类磺酸盐乳化剂时,体系中助乳化剂的含量可以控制在较少的量。在较低温度下(65℃)引发聚合时,转化率较高,且所得乳液具有较好的电解质稳定性,乳胶膜的耐水性也得到提高。当使用((NH4)2S2O8-NaHS03)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苯乙烯-丙烯酸丁酯细乳液体系时,可以在45℃下引发,并得到较高的转化率,且很好地避免了凝胶的产生3.选择水溶性好的马来酸单十二醇酯丙基磺酸钠(HE-12)进行O/W型微乳液聚合反应的研究。首先选取苯乙烯-丙烯酸丁酯/HE-12+正戊醇/水体系,绘制该体系的伪三元相图,同时根据电导法绘制微乳液的三元相图。在以上基础上,选取三相图上合适的点,进行St-BA水包油型微乳液聚合反应。结果发现,引发剂的种类、引发剂的加入方式、乳化剂的不同也会对聚合反应有影响。当采用过硫酸铵(APS)引发反应,乳化剂浓度低至3.57%,乳化剂和单体质量比为1:2时,所得聚合物粒径最小,微乳液性能最佳。4.进一步将此微乳液聚合体系应用于氯氰菊酯农药纳米胶囊的制备,考察乳化剂的浓度、农药和单体的配比以及阴、非离子乳化剂复配等对纳米胶囊的粒径、粒径分布、纳米胶囊包覆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农药的加入对微乳液体系影响很大,当HE-12:OP-10为1.5:1,农药和单体质量比为1:2.5时,农药纳米胶囊更稳定,综合效果最理想。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其高危分布组群、时相、相关暴露因子及动态变化趋势;临床观察中药“熏洗一号”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交
本文设计合成一种含有可断裂化学键连接的结晶性嵌段共聚物PS-b-PEO。首先对单羟基的PEO进行修饰,合成了基于PEO的大分子引发剂mPEO-BSPA。通过RAFT活性聚合方法,mPEO-BSPA作
目的 观察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儿童肺部感染 (急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的疗效。方法 将 85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两组 ,治疗组采用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 ,对照
《春秋》三传的作者及成书过程,以及经历秦火之后如何复现于世,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汉代君主对三传的态度,也对学术史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正>天津港集团公司工会办公室李悦亮报道为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天津港集团公司工会联合科信部和团委在全港职工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技术创新活动。
目的探讨对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完成治疗后,观察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164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凭借数字奇偶
<正> 关于法律问题的探讨可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展开,而从价值角度去考察法律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而。而且法律价值的理论探讨在我国法学界还尚属比较薄
1.两亲嵌段共聚物胶束在离子液体中的聚集行为利用流变学方法研究了两种嵌段共聚物P123和F127在离子液体[Bmim] PF6中的聚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于假塑性流体,超过一
为了解决复合型红酸汤"油酸分离"导致风味、色泽不佳等问题,以吸光度及离心后出油量作为评价复合型红酸汤乳化液稳定性的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乳化剂的最佳添加量及乳化
为了规范商场保洁服务,助力保洁行业供给侧改革,《商场保洁服务规范》标准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标准制定的背景及必要性、标准的整体结构及特点,分析了标准的主要内容,并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