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渔民作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特殊群体,海洋捕捞就是其生活的保障。而拖网作业作为渔业捕捞的主要方式之一,以在大陆架水域作业为主,其渔获量约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40%,是水产品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渔业资源逐渐衰退,形成“船多鱼少”的局面。目前渔业发展面临着两大突出矛盾:一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渔业资源保护同改善渔民民生之间的矛盾。在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萎缩的大背景下,国家农业农村局出台了“限额捕捞”、“伏季休渔”以及“双控”制度等一系列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渔民的收益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有必要分析拖网渔业的成本收益,探索其对渔业资源保护意愿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渔业产业未来的发展,在保障渔民生产生活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六个章节进行分析阐述:第一章为绪论,首先详细地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然后从研究的内容和结构框架出发来搭建文章的技术路线图;最后介绍本研究所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对其加以梳理和介绍,并结合实际提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以及不足之处。第二章主要是介绍相关的概念理论及文献综述,首先结合研究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查阅与成本收益和渔业资源保护意愿的相关理论,其次对成本收益和生态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的研究文献做相关梳理,最后对文献进行客观评述。第三章是拖网渔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困境,首先从整体上分析全国拖网渔船的现状,然后再以微观视角分析荣成、象山和北海三海区的拖网渔船现状。第四章是拖网渔业成本收益比较分析,结合2018年对荣成、象山和北海三海区拖网渔船进行的实地考察调研,在获得的80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在进行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立足于成本收益理论,运用盈亏平衡法和敏感性分析方法,比较三地的成本收益情况。第五章是渔民海洋渔业资源保护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对北海渔民渔业资源保护意愿进行调查,共获得40份有效问卷,然后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结合限额捕捞政策,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对渔民进行渔业资源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最终得出的实证结果与前文的研究假设基本相同。第六章是结合实际问题提出的结论与建议,该部分主要是对文章进行总结,分为主要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的重要结论有:(1)荣成、象山和北海的从业人员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2)在成本和收益构成上,三个海区拖网渔船捕捞中占总成本比重最大的为油冰水支出,其次是人工成本;捕捞生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约为90%;从三个海区拖网渔船捕捞收益的对比分析中能够发现,利润最高的是象山的拖网渔船,然后是荣成,而北海拖网渔船利润最低;总体上,高投入低利润是我国拖网渔船海洋捕捞行业目前的生产状态。(3)在有燃油补贴的情况下,三海区均处于盈利状态;在无燃油补贴的情况下,荣成和北海是则亏损的。(4)三个海区中受市场波动性规律影响最大的是北海地区,其最难抵抗市场风险的冲击。(5)就渔民对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意愿而言,渔民文化层次、家庭劳动力人数、从业年限对渔民限额捕捞的意愿均表现为正向促进;渔民的年龄、船舶购买价格、捕捞净利润对渔民限额捕捞的意愿有负向影响;社会保障对渔民限额捕捞的意愿无显著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本研究给出的政策建议是:(1)产业结构层面: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2)技术层面:加强捕捞技术培训;捕捞设备更新换代。(3)政策层面:完善补贴政策;建立健全渔民社会保障制度。(4)可持续发展层面:开展渔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渔业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