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化温泉位于广州市东北,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处从化区境内流溪河上游狭长的河谷平原,以“世界珍稀温泉”闻名。本文研究范围是从化区温泉镇核心开发区,该区域建有因泉而兴的不同形态类型的建筑。从化温泉资源早在明崇祯七年(1634)已有记载,二十世纪30年代开始进入现代意义的开发,在流溪河东、西两岸兴建各式别墅、大楼、桥梁等建筑和构筑物,形成以温泉为线索的“建筑群落”。从化温泉在人文地理学、建筑类型学、城市形态学领域已各有较为系统的研究,但从化温泉建筑群落的生成和演变过程在以往研究中尚未真正展开。1931年至1978年,从化温泉建筑群落现象与特定的人物、事件相关。本研究以从化温泉建筑构筑物及其共同构成的建筑群落为研究对象,结合地方文献、历史图档、实地考察、建筑测绘,对从化温泉建筑群落的形成动因及转折演变的具体过程进行剖析和阐释,并探讨特定人物在此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不同的社会事件和国家政策如何影响空间特点的形成。本文梳理了从化温泉建筑群落的生成和发展过程。二十世纪30年代,从化温泉建设促进会主导从化温泉名胜建设,围绕温泉兴建带有日式风格倾向的旅游建筑。30年代中后期,从化温泉转向隐含社会关系网的私人别墅群建设,沿河两岸兴造若梦庐、陈济棠别墅等37座私人别墅建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政权交替,从化温泉土地性质发生转变,建设趋于停滞。新中国成立后,从化温泉在“冬都”建设和新中国外交两条线索的影响下持续发展,兴建以广东省干部疗养院、广东温泉宾馆和广州军区招待所为主的疗养地建筑群。建筑通过调整设计策略表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建成符合“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宾馆大楼和高级客房别墅,同时得到了初步探索与实践的岭南现代建筑。本文的主要结论为:温泉作为一种自然、文化、政治资源引发了从化温泉不同阶段的空间营建。结合关键人物和社会事件,其空间始于现代名胜建设与社会关系网的交织,转于政权交替的战争年代,兴于国家政权下的决策运营。建筑群落的空间结构、功能、形态、风格是意识形态的空间表达。梳理从化温泉建筑群落的演变过程与空间特点,可为今后理解其历史价值、保护、更新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