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关信用管理政策是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口货物监管机关,针对海关管理的进出口企业制定的,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别化信用管理的法律依据。为适应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海关总署自1988年以来,先后出台过多项信用管理政策。各项信用管理政策都对不同信用等级企业的认定标准和适用的管理措施做出了规定。目前实行的海关信用管理政策是2018年修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及其配套的《认证标准》。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管理措施是否得到有效落实,信用管理政策对海关执法、政府管理和促进进出口贸易是否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海关信用管理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公共政策绩效评价的理论,以及海关总署信用管理政策的实践情况,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力求理论与实践并重,探索海关信用管理政策绩效评价的优化模式。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对我国海关现有的政策绩效评价、进出口企业信用管理等文献、制度进行研究,分析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与海关进出口企业信用相关的因素,确定海关信用管理政策绩效评价目标。第二,以2017年6月全国42个直属海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对海关信用管理相关政策进行绩效评价的模型。第三,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海关信用管理政策的管理对象“满意度”进行分析。本研究将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对于构建最具竞争力的开放型海关监管新机制、提升企业“获得感”也将是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