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数学通常称为生活数学,是由生活中的现象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例如付款、打折销售等问题。科学数学,主要包括学校的数学教育和作为数学科学门类的知识两个方面,这涉及到数学知识、符号语言体系、思想方法逻辑推理等。数学迁移的研究也由来已久,主要研究的是先前所学知识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在用人标准方面越来越倾向于复合型、综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重要的是要搭建好生活现象、生活数学和科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生活中的现象逐步过渡到数学问题,进一步地建立数学模型,将新旧数学知识进行有效地迁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本文以济南市、曲阜市某几所中学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宏观发放调查问卷,微观进行个别访谈,综合运用文献检索法、理论分析法进行研究。调查结束后对反馈来的结果运用统计软件来进行量化的统计学处理,从而得到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期间有用到方差齐性检验、多重因素分析、t-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对自由度、信度、效度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主要从生活数学、科学数学、数学学习迁移三个大类,生活经验、识别能力、知识储备、学校教学、认知与非认知因素、过程与方法和自我监控六小项进行结果分析,并从促进有效地课程迁移、有效地教学迁移、有效地学习迁移三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掌握课程作为系统的宏观结构功能。细致研究课程类型更好地把握教学,深入课程微观结构功能从容应对实际中每一个细节,让学生及早学会正确思维和思想方法、增强内在学习动力,打好“双基”基桩,做好知识储备,使学生的数学元认知认识和自我监控能力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