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棠阶是晚清理学名臣,由于其清正廉洁,德行粹然,学养深邃,无论在朝在野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他与以往人们眼中只会空谈心性的理学末流不同,他关心民瘼,重视经济实用之学,并对西学持相对开明的态度,因此对李棠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认识晚清理学之发展及影响。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以时间先后为序,首先,论述李棠阶从道光二年考中进士,至咸丰十一年的为官历程,这一时期他从云南提督学政调任广东提督学政,由于广东在当时各省中有着重要地位,所以虽说是平级调动实则“升迁”,后因广东巡抚黄恩彤以年老的武生符成梅奏请赏给职衔,道光皇帝以其市恩邀誉,严旨切责,并且将此武生六十岁以后违例送考的各学政,交部严议,李棠阶则被降三级调用,遂引疾家居,后主讲河朔书院。道咸两朝李棠阶终未受重用,然而,他在京师成立讲学会倡导正学,在云南、广东学政任上及家居主讲河朔书院,奖掖后劲,倡导正学,在理学士人群体中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才被召启用,他经世为官,所上的《条陈时政之要》疏,第一,端出治之本;第二,要振纪纲之实;第三,安民之要;第四,平贼之要。体现了他以传统民本思想为核心的政治主张。其次,论述李棠阶的理学思想。他的理学思想以程朱为宗,并试图会通整合朱、陆(王),他强调“克己”的工夫,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工夫以“克己”统之。所以“克己”就是要实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统一,与朱熹和王阳明的合内外之道的主张是一致的。他克己力行,以修身为本,不持门户之见,既重修身亦讲经世,有体有用,明体达用,其理学思想亦是晚清学术综合性发展的体现。这是他今后成为理学名臣的思想基础。最后,对李棠阶进行评价。在地方上,他关心百姓疾苦,为民请命救灾济民;在中枢,他提出整顿吏治振兴朝纲的各项主张,清正廉洁,德行粹然,成为晚清理学名臣。并将李棠阶与倭仁,从理学思想特征,为官特点,图强观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两人同为修身派理学的代表人物,李棠阶的理学思想中含有“活”和“疑”的思想,与倭仁的“笃守”与“近迂”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李棠阶为官务实,注重经世,倭仁则徒空言,不切合实际。倭仁过于强调“礼仪”、“人心”之“本”,而忽视了“技艺”之“末”,李棠阶则既重“本”,亦讲“末”,能有限度的吸收西学,是其思想中极有价值的成分。总之,李棠阶重视传统思想中的有益资源,如“变通”的思想,明体达用的思想以及经世的传统等等,对西学又有一定的包容心态,他的思想代表着传统与近代的联系,而不是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