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时期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小康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成果转化的载体和平台,作为农业产业提升和优化的龙头,同时也作为农业体制推广的新型组织模式,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得以广泛应用推广,并在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发展状况,采取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青岛城市居民进行随机调查,从理论上明确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内涵以及功能、作用。对山东省青岛市蔬菜科技示范园、山东寿光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山东雪野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河北省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示范观光园进行了实地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并结合自身观察,分析总结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促进高科技技术成果示范推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素质和促进农业旅游观光方面的主要贡献,同时也发现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存在着设置项目雷同、缺乏特色,盲目引进、脱离实际,建园目的不明确,科技含量低,园区建设缺乏活力,园区景观设计缺乏科学规划,季节局限性较大,对外交通不便几个方面的问题。综合上述分析总结,结合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本文主要从园区基础资料分析、总体定位(目标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功能分区结构和专项规划几个方面总结出适合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规划设计的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对吉林省怀德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行规划,在继续发挥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示范、技术推广的基础上,特别在景观、服务设施等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从而为我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另外,目前环境问题,特别是如何能够减少碳排放量,已成为关系人类能否继续在地球上生存的关键因素,这对于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起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发展农业现代化,建立节碳减排的生产方式已经迫在眉睫。通过怀德镇节碳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园区的建设,对于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作了初步探讨,将现代化生猪养殖、特种蔬菜种植、淡水养殖、净菜加工和居住区等通过能源转换中心有机结合,初步探讨出一种生态农业循环模式,为周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样板,但是在吉林省乃至东北还没有成型的节碳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所以园区建设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技术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