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虚拟社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转变的策略研究——以《学习科学与技术》教育虚拟社区为例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z12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教育环境的变化,在线学习方式的发展以及当代信息社会对学习终身化的要求,虚拟社区在教育方面承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党在十七、十八大上指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方针,我们教育类的学科对于这方面的建设责任重大。教育工作者要想建设终身化学习社会,必须先从营造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环境入手,而虚拟社区正是符合这个要求的网络技术手段。虚拟社区在网络中无处不在,社会上的学习者随时可以进入其中进行问题的提出,答案的讨论和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有很多专家学者将虚拟社区建设为专门为教育服务的教育虚拟社区。教育虚拟社区为网络环境输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然而,想要将教育虚拟社区充分应用好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理论探讨和策略补充,系统科学中的自组织理论就是一项可以用来研究教育虚拟社区提供强有力支撑的理论。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中外学者对于自组织理论在虚拟社区方面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着部分学术研究上的缺乏。为此,笔者充分研究了自组织理论的涵义,他组织理论的概念及自组织理理论对于教育虚拟社区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区分出来自组织的教育虚拟社区和他组织的教育虚拟社区。然后通过对比他组织教育虚拟社区和自组织教育虚拟社区的生成及不同特点,对两种教育虚拟社区的不同之处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笔者再以09级教育技术本科班在2011年下半学期的课程《学习科学与技术》虚拟社区中发帖情况为研究案例,以对该班学生的问卷调查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定量定性和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教育虚拟社区中学生发帖情况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验证了影响教育虚拟社区需要向自组织转化的结论。笔者对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则找出了影响教育虚拟社区向自组织转化的因素——设计因素、组织者(教师)因素和学习者因素。根据这三大因素,笔者提出了教育虚拟社区由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变的策略。然后,笔者又将策略在教育虚拟社区中进行了部分的实施,并加以调查验证了策略的正确性。最后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成果总结与展望。
其他文献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体育课程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实验表明,新评价体系以《纲要》为指导,以身体素质、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
1942年5月25日,日寇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今左权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在突围作战中,山西早期卓越的共产党员之一,时任晋冀鲁豫边区民运科长的阎紫琴,与抗日名将左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