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肿瘤发生的观念由细胞过度增殖扩展到细胞不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及研究热点。涎腺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交界性肿瘤,有明显潜在恶性,具有“好种植,易复发”的特点,多次复发可导致癌变。本实验利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Ⅱ(Interleukin-2,IL-2)联合用药,在体外诱导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发生凋亡,研究TNF-α与IL-2联合诱导凋亡的时间及剂量效应,并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理,为临床多形性腺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可靠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1)细胞:人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传代培养,取呈对数生长的第12代细胞进行实验。(2)药品: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rhIL-2)。2.方法:多形性腺瘤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含10%的胎牛血清)中,37℃恒温孵育。实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实验分四组:A组(1500U/ml rhTNF-α处理24h)、B组(1500U/ml rhTNF-α处理48h)、C组(1500U/ml rhTNF-α处理72h)、D组(3000U/ml rhTNF-α处理72h)。各相应对照组分别加入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对照。第二部分:E组(1500U/ml rhIL-2处理72h),相应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作为溶剂对照。F1组(1500U/ml<WP=4>rhTNF-α联合500U/ml rhIL-2处理72h)、F2组(1500U/ml rhTNF-α联合1500U/ml rhIL-2处理72h)、F3组(1500U/ml rhTNF-α联合3000U/ml rhIL-2处理72h),其相应对照组(1500U/ml rhTNF-α处理72h)。分别计数各组细胞数目,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利用光镜观察药物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形态改变。结果:1.A组细胞总数为130.33±4.73×104个,其对照组为154.67±4.04×104个(P<0.01);B组细胞总数为167.33±5.69×104个,其对照组为232.67±4.04×104个(P<0.01);C组细胞总数为262.33±15.50×104个,其对照组为391.67±12.10×104个(P<0.01);D组细胞总数为184.33±6.66×104个,其对照组为391.67±12.10×104个(P<0.01)。E组细胞总数为386.67±12.86×104个,其对照组为391.67±12.10×104个(P>0.05)。F对照组细胞总数为262.33±15.50×104个,F1组细胞总数为228.33±3.21×104个(P<0.01);F2组细胞总数为193±5.57×104个(P<0.01);F3组细胞总数为193±8.19×104个(P<0.01)。2.流式细胞术检测 A、B、C三个实验组均有特征性的凋亡峰形成。A组凋亡率为10.30±0.46%,其对照组为1.77±1.01% (P<0.01);B组凋亡率为12.37±0.80%,其对照组为3.20±0.40% (P<0.01);C组凋亡率为16.57±0.61%,其对照组为5.20±0.50% (P<0.01)。A、B、C三个实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另外,随处理时间的不同,各组的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D组凋亡率为9.20±0.36%,其对照组为5.20±0.50% (P<0.01)。同时,部分细胞对碘化丙啶染色剂通透性增加,表现为染色增强,提<WP=5>示部分细胞发生坏死。E组凋亡率为5.03±0.75%,其对照组为5.20±0.50% (P>0.05)。F对照组凋亡率为16.57±0.61%,F1组凋亡率为18.33±0.56% (P<0.01);F2组凋亡率为29.10±0.85% (P<0.01);F3组凋亡率为25.93±1.29% (P<0.01)。F1、F2、F3三个实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3.TNF-α与IL-2联合诱导后多形性腺瘤细胞形态的改变:光镜观察发现大量多形性腺瘤细胞胞浆皱缩,胞核染色质固缩,呈大小不等的点状,表明凋亡的发生。结论:1.TNF-α可诱导体外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发生凋亡。2.IL-2可增强TNF-α诱导涎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效能。 3.TNF-α与IL-2联合诱导多形性腺瘤细胞凋亡的效果有时间和剂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