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比例新能源传输电网柔性拓扑结构与特性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高比例新能源的集中大规模、远距离、跨区域外送是新能源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方向,提高新能源的接入比例,以及并网稳定性与输电系统外送消纳能力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研究不同比例风电接入各类输电网架结构时的外送特性以及系统发生故障时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了高比例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源网协调运行的柔性拓扑结构,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建立了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FIG(Double Feedback Inductive Generator),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交流输电、交直流混联输电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送端系统为常规电源时直流输电、交直流混联输电的外送特性,针对交直流混联系统当中,当直流故障时,系统潮流转移问题,分析了影响并联和非并联结构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频率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完善了混联电网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时的稳定性评价指标。其次,在交直流混联电网网架结构研究基础上,对风电接入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外送消纳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在交直流混联电网送端系统接入不同比例的风电,研究混联系统的电压及功率波动,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在送端系统加入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进行动态无功补偿,提高混联系统送端电压稳定性,进而提高混联系统外送消纳能力的方法。通过PSCAD/EMTDC软件平台上搭建相关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提高混联系统送端电压稳定性,不仅能够提升混联系统外送消纳能力,而且能够提高系统接纳风电能力,同时增强交直流混联电网的运行稳定性。最后,在风电接入的电力系统电源端和网架结构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混合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在混合柔性直流LCC-MMC三端口输电模式的基础上,送端系统高比例风电接入时采用柔性交流输电装置SVC(Static Var Compensator)进行动态无功补偿,提高送端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可有效提高系统对风电的接纳能力,而受端系统采用MMC结构则可以解决常规直流输电的多直流馈入问题,利用PSCAD/EMTDC进行仿真验证,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不仅能提高风电的接入比例,提升外送容量,同时提高受端系统运行稳定性,实现了风电大规模、远距离外送。
其他文献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种类丰富的移动端服务和应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比如在线游戏、网络直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这些新兴的移动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方式,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进而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使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
用方差比率法(VR)和在2×2联列表基础上应用Jaccard指数、Dice指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三江珙桐群落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珙桐群
目的探讨微小RNA-191 (miR-191)在亚砷酸钠(NaAsO2)抑制GLUT4易位并诱导肝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为阐明砷化物所致糖尿病的生物学机制提供科学线索。方法构建体内和体外两种砷染毒
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基本现状进行分析,找准原因,对于更好地采取具体措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