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Colletotrichum引起的炭疽病是许多植物上的重要病害,Colletotrichum spp.在多个国家被报道可以侵染辣椒。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生产国,但目前中国辣椒炭疽病菌的群体结构尚不明确。同样,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也是一种寄主广泛的重要病害。本论文分别以Colletotrichum spp.和B.cinerea为研究对象,对中国辣椒上炭疽病菌的群体结构,相关炭疽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优势种C.truncatum以及3种寄主上的B.cinerea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所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从全国29个省市收集分离到了 1285株炭疽病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对代表性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至少包括15种炭疽病菌,优势种为C truncatum,C.fructicola,C.gloeosporioides,C.scovillei和C.fiornaiie 5个种。发现和描述了 3 个新种 C.conoides,C.grossum 和 C.liaoningense。此外,C.incanum,C.aenigma,C.karstii,C.hymenocallidis,C.endophytica,C.viniferum 以及 C.cliviae 是首次在辣椒上报道。C.fructicola,C.scovillei和C.fioriniae 3个种是首次在中国辣椒上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除C.endophytica以外,其它14个种均可在辣椒果实上致病。2、对优势种C.trunc的atum13个地理种群,266株菌株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基于9对微卫星引物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且存在有性重组和地理分化。供试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南、北方种群可以聚为两类。南、北方种群在菌丝生长速率和对杀菌剂咪鲜胺的敏感性上也存在分化,南方种群菌丝生长速率较慢,但对咪鲜胺更不敏感。另外,来源于辣椒育种中心的种群拥有最多的私有等位基因。3、测定了 15种炭疽病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其中的14种炭疽病菌对大多数供试药剂表现敏感。而C.truncatum对大多数药剂的敏感性相对较低,尤其对戊唑醇和腈菌唑敏感性较差。供试药剂中,咪鲜胺对15种炭疽病菌的抑制活性最高。建立了 5个优势种对5种DMI杀菌剂的敏感性分布,结果显示,敏感性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曲线,没有出现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说明田间没有抗药性产生。扩增比对了C.trunc,atumC.gloeosporioides和C.scovillei的cyp51基因,发现存在14个氨基酸位点的差异,推测其可能是导致C.truncatum对戊唑醇和腈菌唑的敏感性较低的原因。4.收集了来自番茄、樱桃和油桃3种寄主上的28个地理种群,共393株B.cinerea菌株。采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该病原菌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供试种群遗传多样性较高,且以无性繁殖为主,不存在重组和地理遗传分化,但存在寄主上的遗传分化。同时发现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没有相关性。两年间的辽宁种群有很近的遗传关系,推测该地区B.cinerea群体变异速度较慢,而福建和上海的两年间种群遗传关系较远,则按时B.cinrea在这两个地区变异速度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