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格网间距是格网DEM的基本属性,较小的格网间距可以囊括更多的地形信息,但同时需要的计算机容量和速度也相应增加,这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给计算带来不便,还可能由于过分细小的地形描述而影响到解译宏观的地形特征;而较大的格网间距必然会损失大量的地形信息,从而使描述的对象失真,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因此有必要确定合适的DEM格网间距。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比较了1:5万DEM数据采集和构建的几种方法,考虑到精度和建立不同格网间距DEM的研究需要,选择用等高线数据构建不规则三角网(TIN)的建模方法来建立格网DEM。2、根据Hutchinson提出的基于坡度中误差确定DEM最佳格网间距的思想,选取丘陵、山地及平原三种典型地貌的1:5万图幅为实验区,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获取检验点在TIN模型上的坡度值作为初值,利用VC++6.0和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编程实现不同格网间距DEM上检验点坡度值和坡度中误差的计算;分析其随格网间距变化的规律,找出坡度中误差曲线变化的拐点,从而确定出实验区的最佳格网间距。3、针对丘陵和平原实验区难以用Hutchinson提出的思想实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地形信息熵的DEM最佳格网间距的确定方法,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提取出不同格网间距的地形信息(地形因子),根据信息熵计算公式,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不同格网间距的地形信息熵的计算,分析了地形信息熵随格网间距的变化规律,寻找出地形信息熵趋于稳定的点,从而确定DEM的最佳格网间距。在丘陵、平原以及山地实验区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