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组织公民行为理论的研究一直是管理学界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关于组织公民行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多从正面视角切入,关注的主题多数是组织公民行为对组织及个人绩效、组织工作氛围、员工忠诚度、员工工作满意度等有利于组织发展的积极作用。事实上,组织公民行为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以往从相反方向对组织公民行为的负向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直至近十几年,一些学者才将目光聚焦在负向组织公民行为的研究上。强制性公民行为作为组织公民行为的一种负向表现形式,是由学者Ogan在1983年首次提出的。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已经证实,强制性公民行为确实存在于组织当中,并对组织及其员工造成显著的不良影响,包括降低员工工作绩效、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水平,使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离职倾向增强等。基于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毫无疑问,深入探讨强制性公民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尽管外国对于强制性公民行为这种负向员工行为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以我国组织情境为依托的强制性公民行为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证研究方面都相当匮乏。因此,本文在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强制性公民行为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引入角色压力、工作绩效两个变量,试图深入探讨强制性公民行为与角色压力、工作绩效的关系,据此构建以强制性公民行为为自变量,员工工作绩效为因变量,角色压力作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通过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西方学者开发的强制性公民行为测量量表大体上适用于我国组织情境,而且我国比起西方表现得更为明显;(2)中国情境下,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显著负相关;(3)强制性公民行为与角色冲突和角色负荷显著负相关,但与角色模糊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4)角色压力在强制性公民行为与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