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综合采用地震、测井、录井、古生物等分析手段,对松辽盆地白垩世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表明松辽盆地早白垩世主要发育火山岩、河流、滨浅湖、三角洲和冲积扇沉积,晚白垩世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滨浅湖、三角洲、河流和冲积扇沉积。进一步研究认为,断裂构造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区域构造背景是盆地沉积、沉降中心迁移的诱因。盆地的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基底断裂控制了早期断陷盆地的分布,而且由于其对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盆地的沉积轴向为近北北东向,物源和水系主要沿两组断裂展布。在沉积和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的古物源、古气候、古湖泊的平面变化等研究,对松辽盆地白垩纪岩相古地理有了系统的认识。早白垩世早期火石岭组至营城组沉积时期主要形成了火山碎屑岩,以相互分割的小型湖泊为主要特征;登娄库组沉积时期盆地形成统一的沉积区,沉积了一套砂泥岩组合;到泉头组沉积时期,除少数地区外,已经形成统一的湖泊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沉积是盆地整体下沉,湖盆的首次扩张,主要发育垂直于盆地长轴发育的扇三角洲体系和辫状河三角洲体系;到姚家组沉积时期,盆整体抬升;嫩江组沉积时期是松辽湖盆由极盛转为逐渐衰亡的时期;四方台组一明水组沉积时期,沉积中心西移,中央坳陷区以细碎屑岩沉积为主。该期间盆地经历了断裂活动由强到弱,古水域由小到大,古湖盆由分割到统一的变化过程,沉积相整体呈现出东西分带、相带分布不对称的沉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