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撝谦的《六书本义》和吴元满的《六书总要》,成书于汉字学成果并不辉煌的明代,故历来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它们作为字书,以辞书学视角对其加以审视,则发现《六书本义》和继承于《六书本义》的《六书总要》在编纂体例上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且各有特色。我们从文字学思想、框架结构、微观结构等方面,对《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对比,并根据《六书总要》相较于《六书本义》的进步性,对现代的汉语字典的编纂提出建议。本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价值。首先我们对《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的基本情况加以介绍,并分析了两部字书之间的继承关系。其次介绍了关于《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的研究现状:对《六书本义》的研究成果不甚丰富,《六书总要》的研究更是几乎空白;但关于六书理论和词典比较的成果相当丰富。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从辞书学角度出发,对《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的文字学思想、框架结构、微观结构进行对比研究。每部分又分别从比较异同、辞书学价值等方面切入。第二章,《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的文字学思想之比较。编纂者不同的文字学思想造就不同的编纂体例,因此文字学思想的比较是做进一步比较的基础。我们主要从六书思想、对新生字和正俗字的态度、“分六书”理论、文字学思想在辞书中的体现等四个方面展开,着重突出《六书总要》的进步性,如分六书理论中更加准确地把握“形”“声”的元素。从文字学思想在宏观结构中的贯彻这一角度,探究现代字典的汉字系统性的体现问题。第三章,辞书学视角的《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的框架结构对比。我们主要从外部结构、立部顺序、索引结构等方面进行对比,重点从立部顺序体现汉字系统性的角度,提出针对不同功能、不同用户的字典,设置能体现汉字系统性目录的建议。第四章,辞书学视角的《六书本义》与《六书总要》微观结构对比。我们主要从字形、注音、释义等三方面进行对比。在字形方面,分析了《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在古今异体字处理方面态度和方法的异同点;在注音方面,重点发掘了《六书总要》收方音的特点;在释义方面,以《六书总要》为中心,分析了《六书本义》和《六书总要》在释本义、释引申义(书中称“假借义”)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出《六书总要》在因形求义、因注求义和因专书求义方面的进步性,并分析了《六书总要》在释义方面的独有特点,还根据这一特点,提出对现代字典编纂方言释义方面的启示。第五章,结语。通过回顾和总结,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为对来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