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全国各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活动是当今热点话题之一。不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中提到了对该部分的具体要求,还存在理论及行业背景与现实的研究需要,因而本文综合行为学这一新视角深入分析和探讨该活动,以深化认识和理解的同时不断完善实际征收补偿活动,对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相关概念和深入分析相关理论与知识的基础上,首先分析行为学视角下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活动,认为其具有系统性特征,主要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目标、制度、资源、人员、结构、流程、文化等要素构成,存在制度上的衔接矛盾及补偿范围窄和标准低、流程上的不具体与不规范或缺失、目标上的扩大化、结构上的地方权力放大、资源上的补偿方式单一、人员上的变相强制搬迁等问题,使得现实活动呈混乱无序、目标偏离、权益纠纷不断之状。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认为除缺乏对该活动系统性认识及制度衔接的重视和立法更新效率不够等原因外,最主要的是行为学下不同行为者的行为规律性和源动力——得不偿失以及因各自损益而与相关参与者进行博弈所致。其次,被征收人作为最直接利益相关人员,其博弈的最根本出发点为对征收补偿价值的不满,而被征收的房屋价值是最主要的补偿内容,因而从弥补被征收人权益损失的角度分析被征房屋完全市场价值的构成及量化模式。认为被征房屋完全市场价值包括房地价值、被迫增加的社会成本及房地未来发展权收益价值。其中,权益损失内容主要有社会生活、精神心理、就业机会、居住保障权、邻里关系、情感及审美与未来发展权收益价值等。再者,依据江西省南昌市因地铁一号线建设而进行的征收补偿活动事实,通过实地调查等获取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类型被征收人之间的征收补偿存在较大差异,而且现实的最高市场补偿价与本文建立的完全市场价值补偿体系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即被征收人权益损失较严重。最后,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活动构成要素的各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促进被征房屋完全市场价值补偿的实现,主要包括制度上优化、文化上引导行为者行为与心理、流程上系统化与规范化、人员和结构上明晰相关行为者的权责、目标上明确公共利益内涵并均衡个人利益得失,切实保障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