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胶胶囊是医药和功能食品产业中传统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包装材料,但因近年来明胶价格飞涨的因素,单一明胶成分制备胶囊中也存在难以调节性能的问题,新型胶囊的开发目前成为热点问题;尤其是新的一轮全面药效学的评估,更促进药辅行业开展明胶胶囊的改进工作。基于胶囊壳研究的惯用程序,本文拟采用价格相对较低的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对明胶进行共混改性,从胶囊壳开发程序和工业生产工艺设备的要求出发,首先对13种变性淀粉进行系统筛选,以获得透明度高、凝沉性和成膜性好的适宜胶囊制备的5种变性淀粉,在分析该5种变性淀粉-明胶溶胶行为的基础上,重点以其中表现更好的2种变性淀粉与明胶进行共混制膜,并对共混膜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为下一步将流延法改变为蘸胶法生产胶囊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横向评估13种变性淀粉溶胶行为并进行初筛。综合分析表观粘度、透明度、凝沉性、水溶性等,按照工业化溶胶-蘸胶需要,筛选出糯玉米预糊化(B组)、糯玉米交联羟丙基(D组)、玉米原粉预糊化(E组)、木薯原粉预糊化(I组)和木薯交联酯化(M组)五组变性淀粉,适宜作为明胶共混的候选材料。(2)优选五组变性淀粉的流变与成膜行为分析。B组(糯玉米预糊化淀粉)和I组(木薯原粉预糊化淀粉)粘性对温度和浓度的依赖性小,零剪切粘度(η0)较小,最为稳定。B组(糯玉米预糊化)、M组(木薯交联酯化)、D组(糯玉米交联羟丙基)膜透明性较好;机械强度E组(玉米原粉预糊化淀粉)、D组(糯玉米交联羟丙基淀粉)、B组(糯玉米预糊化淀粉)表现较优。综合分析选择糯玉米预糊化(B组)淀粉和糯玉米交联羟丙基(D组)进行明胶共混。(3)变性淀粉与明胶共混相容性与膜结构。随变性淀粉含量增加,在低剪切速率(1s-1内)时,粘度显著下降,高剪切速率(1s-1以上)时,B组抗剪切应力高于D组,共混液由液体性质向固体性质转变,且温度对共混液溶胶影响不大。B组共混膜相容性显著强于D组,其中糯玉米预糊化淀粉与明胶质量比为5:22时透明度达到最大值85.05%,SEM显示共混膜表面最为致密、光滑整齐且基本无孔隙,相容性较好。D组透明度低于B组(<60%),共混膜的水溶性随变性淀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加。